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将于禁为何小肚鸡肠

(2021-01-17 09:12:21)
标签:

江湖随笔散文

李治亚

三国

杂谈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大将于禁为何小肚鸡肠

    于禁是三国曹魏名将,也是五子良将之首,不过经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演绎,于禁由早期的多谋善断、杀法骁勇、熟读兵法、刚正不阿,到最后的胆小如鼠,嫉贤妒能。让人寒心。
于禁最露脸的是曹操与张绣征战,曹操被敌人追的惨了,儿子曹昂战死,侄子曹安民被害,还有大将典韦。当时曹操被张绣追的找不着北了,这时候曹操的前方部队出现骚乱。说大将于禁造反了,曹操气坏了,就想着让人把于禁带过来兴师问罪。这时候张绣的兵又追上了,于禁二话不说抓住张绣的人马一阵咔嚓胖揍,张绣带着人逃跑了,毕竟于禁这是生力军。后来曹操问于禁为何反我?于禁说没有影的事,是因为夏侯将军的几个士兵糟蹋了老百姓的财物而被处斩,曹操说你为什么不过来解释,难道你不怕被我误解吗?于禁说大敌当前,先把敌人解决了,再来向丞相禀报这件事。曹操激动地说将军先公后私,真的有古代名将之风,于是录于禁前后功,封为益寿亭侯。这个时候张辽还在吕布账下,张郃尚未投降过来的。
不过在小说里,于禁一直是丑角,从火烧博望的时候,于禁就被黑了。当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又无月色,昼风不起,夜风不作;昼风既起,夜风必大。夏侯惇只顾催军赶杀,前面败军自认队伍而走。惇传令,趱后军掩杀。于禁、李典赶到窄狭处,两边都是芦苇。典与禁曰:“欺敌者必败。”禁曰:“敌军甚猥音苇,不足畏也!”此时的李典比于禁考虑的周到。不过于禁却把功劳当成自己的。于禁骤马大叫:“前军都督且住!”夏侯惇正走之间,见于禁从后军而来,便问如何。禁曰:“愚意度之,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恐使火攻。”夏侯惇猛省,言曰:“文则之言是也。”
后来于禁与庞德带领七军来战关羽,想着借樊城之围,不想于禁却被关羽吓破了胆。
面对着庞德叫阵,于禁一个劲的为关羽喝彩。禁曰:“闻将军战关公,百合之上,未得便宜,何不且退军避之?”德奋然曰:“魏王命将军为大将,何太弱也?吾来日与关某共决一死,誓不退避!”禁不敢阻而回。相比庞德的壮烈,胆大,锐气士卒。于禁给人的感觉是年老怯战,还没有见到关羽,自己就先害怕了,这样的表现,不是一个统帅应该有的。
庞德箭射中了关羽的臂膀,庞德讨令擒杀关羽,于禁却不敢放庞德追杀。于禁见庞德射中关公,恐他成了大功,灭禁威风,故鸣金收军。庞德回马,问:“何故鸣金?”于禁曰:“魏王有戒:关公智勇双全。他虽中箭,只恐有诈,故鸣金收军。”这个嘴脸很可恶,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作为统帅这样做,如果曹操知道了,不知道作何感想。如果火烧博望坡的一次,还可以用意外和偶然来解释,这一处,恐怕于禁很难有理由开脱。同样是曹营老将,和张辽不和的李典在关键时刻放下仇怨,和张辽同仇敌忾,迎战孙权。而和庞德没仇的于禁,却选择了互相拆台。如此做派,也难怪后来曹丕羞辱此人。
不止一次,于禁反反复复捉弄庞德。庞德搦战十余日,无人出迎,乃与于禁商议曰:“眼见关公箭疮举发,不能动止;不若乘此机会,统七军一拥杀入寨中,可救樊城之围。”于禁恐庞德成功,只把魏王戒旨相推,不肯动兵。庞德累欲动兵,于禁只不允,乃移七军转过山口,离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禁自领兵截断大路,令庞德屯兵于谷后,使德不能进兵成功。此时的于禁已经越走越黑,不仅让庞德不能成功,更是把自己推向了绝路。
最后关羽借着大雨,水淹曹操七军,于禁被擒投降,庞德被害,英勇不屈。庞德做了忠臣孝子,于禁枉自做了忘恩负义的小人。结局如此,让人唏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庞德与于禁
后一篇:大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