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湖随笔散文三国李治亚文化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

且看周郎妙计安天下:
其一,两军阵前,岂有相厚?幼时同窗之谊,亲于诸葛瑾诸葛亮同胞之谊否?亲于鲁肃对孔明军中回护相救之谊否?此两者尚不可说,何况周郎自孙策起兵时便倚为臂膀,又有临终托孤之情,再者此时蒙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蒋干这“必要成功”,到底所凭何来?
其二,退一步讲,即便真有相厚,或真可说,蒋干与周瑜真相厚否?余者不论,只是盗书一节,周郎在吴荷军国大任,蒋干趁机窥其机密盗其书信,如此岂是至交所做之事?自己不念情谊而痴想周郎念之,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如果说诸葛亮是导演系毕业的,那无疑周瑜就是影帝,且极其擅长即兴表演。且看他如何安排下香饵钓蒋干这只土鳖。先是布局:“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将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何为谈笑用兵?便是如此!
接下来开始了华丽丽的表演。周郎先塞其口。以直击曲,开门见山发问,可笑蒋干只有佯做无辜的否认,那好吧,既不是说客,远道而来,咱们宴饮为乐:“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看到此处,不由又发困惑,话说蒋干自到江左,处处为周瑜所制,言无所出,这个“干到江左,必要成功”到底所凭何来啊所凭何来?
话说周瑜安排下的排场还真不小,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一面武士雄壮,一面粮草如山。当中周郎大笑畅饮豪气英发。影帝周瑜不过是在透露给蒋干两个讯息:
一、“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二、少年得意,壮志踌躇,同窗来此,现一下风光,权当衣锦还乡,现下的得意忘形,也是为了稍后的大醉大意失书埋下伏笔。
于是子翼兄乖乖上钩,因说不动周瑜,辗转反侧,看见那一案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加上周郎的演戏演全套,梦话和私语,蒋干便无丝毫怀疑,信了十成,“飞棹回见曹操”,迫不及待的就把蔡瑁张允给交代了。
如此,周郎一计成功。
不想蒋干这货中了一计,不去反思,又中一计。可见曹操阵营里也没有谁了。
曹操误杀了蔡瑁张允,但不想自承过错,于是蒋干也幸得无事。在曹操对黄盖阚泽甘宁等疑惑不定的时候,蒋干再次主动请缨,向江左行。要说周郎这同窗着实要得,大江之上,细作极难往来,要没有蒋干这过了明路的奸细,反间计如何得施啊,所以估计所有看客都非常理解周瑜听闻蒋干再次到来的大喜,当然又是话语间计成,次次如此,看来周瑜对付蒋干真真是不用费什么心思。前一番佯喜,此番佯怒,影帝周瑜一番连续怒喝,又堵得蒋干说不出一句痛快言语,然后就怒气冲冲的把蒋干软禁到西山庵里去了。可怜的蒋干一点破绽也看不出来,于是又“心中烦闷,寝食难安”,然后顺利吞下大香饵庞士元,“连夜下山,至江边寻着原来船只,飞棹投江北”。又是“飞棹”,为嘛每次蒋干中计都这么迫不及待呢,唉!
余者不用说了,庞统巧授连环计,八十万兵马葬送于此。
看看蒋干在这场战役中的作用,也可以换一句话说,看看蒋干是如何为周瑜分忧的,周瑜正虑如何杀蔡瑁张允,蒋干来,计成;周瑜定下火攻计策,又恐大江之上,船只四散,烧不尽绝,安排下连环计,却无法名正言顺的把庞统送入曹营,这时蒋干又来,计又成。可见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不是周郎,不是庞统,不是诸葛,而是这位蠢得要死的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