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时期的几个清廉的大臣

(2020-09-18 17:31:28)
标签:

江湖文章连载

李治亚

历史

杂谈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三国时期的几个清廉的大臣

   三国是乱世,不过却有一些清廉爱国的大臣。这些魏蜀吴都有,他们虽然保的君主不一样,但他们那种先人后己先忧后乐的情怀让人感动。
其一,曹魏大将夏侯惇。
夏侯惇是曹魏名将,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政治家。曾任曹魏大将军。夏侯惇爱民如子,曾经遇到旱灾,天不下一滴雨,蝗虫又肆虐,元让就亲自带领将士侍卫引水修池,和将士百姓一起劳动,修筑河堤,并带领百姓种植水稻,鼓舞他们劳作,给百姓带去了很多好处。夏侯惇时时征战,连连升任,后任职省尹。夏侯惇生性清廉,常常把自己的钱财分给有需要的人,从不留自己的私人财产。他死后谥号称为忠侯。他的人品很高尚,不像小说中写的那样暴躁,虽然身在军旅之中,却常常给自己的老师写信,讨教学业上的问题。
其二,蜀汉名相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明相,他的智慧是人人皆知的,此人在小说里,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是脍炙人口的故事,此人在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清廉的人,病重期间,向刘禅呈上一份关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奏表,“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不仅是诸葛亮一生廉洁从政的真实写照,也是古代高级官员的一份家庭财产申报表。
诸葛亮死后,丞相府清点财产,“卒如其所言”。廉洁从政往往要由俭朴的生活作风来支撑。诸葛亮一生崇尚节俭。实际上,诸葛亮的俸禄和得到的赏赐是丰富的,他自称“禄赐百亿”(《答李严书》),但他提倡“将不可吝”,说:“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他所得的绝大部分财物都用于赏赐有功将士了(《诸葛亮集·将苑》)。在平定南中诸郡的叛乱中,“深入不毛,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的饭,其艰苦程序可想而知。
其三,东吴大臣张昭
按理说张昭这个人和夏侯惇与诸葛亮不能相比,毕竟张昭曾经是主降派。不过张昭是三世老臣,孙策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他率领群僚拥立孙权。当时孙权极度悲痛,张昭劝他要以大业为重,亲自扶孙权上马,检阅部队,稳定了局势。
张昭作为东吴大臣,一向神情庄重威严,孙权常说,我与张公谈话,不敢随便讲话。孙吴举国上下的官员也都畏惧他,尊称他为“仲父”。他临终前留下遗言,用普通的棺材,给他穿平时穿的衣服下葬。他去世后,孙权极为悲痛、惋惜,身穿常服前去吊唁,赐予他谥号“文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