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湖散文李治亚历史文化 |
分类: 江湖评点名著红楼卷 |
香菱要作诗,不过她的主子宝钗虽然多才多艺,并不想教她。倒是那位有点小姐脾气的林黛玉却自告奋勇来教她,香菱问怎么学,黛玉道:“……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个林妹妹确实不一般,说话之间,便把中国诗歌的绝学指点的非常到位,那么林黛玉为何让香菱作诗从王维的诗歌入手?
其一,王维精通诗赋,兼通音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
其二,王维的诗词在唐代有极高的成就,尤其是五言律诗。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其三,王维的诗歌有一种沧桑感,早年王维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而且年少及第,素有大志,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两年后,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诗作里不乏有积极向上立功边境的豪气。可惜后来遇到安史之乱,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自此心灰意懒,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经过了这样一个大变革,诗歌中大起大合,有无穷的韵味。
其四,王维的人生阅历和曹雪芹相似,和林妹妹香菱都有相似之处,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有两种境界在其中。第一种,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好一个林妹妹,让香菱先把王维的诗歌看熟了,看烂了,默记于心,再读杜甫李白的诗,自然得其三昧,杜甫的诗过于沉郁顿挫,一时半时领悟不透,李白的过于豪放,难于驾驭,只有王维的诗作很是契合。另外这三人都是盛唐的名家,循序渐进方为大家,所谓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有了王维杜甫李白的底子,自然今后作诗的格局不会太小气了,当然做人亦然。
你看她拿出王维的五言律诗布置课业说:“你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对于初学做诗者而言,林黛玉在选择教材上,手把手教育,自然让初学者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