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湖散文李治亚历史文化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
三国演义有很多桥段,比如诸葛亮吊孝,明明是诸葛亮把人家周瑜气死了,诸葛亮却大闹灵堂,痛哭流涕,结果诸葛亮居然和孙权重修盟好,共抗曹操。
三国演义里这一段,怎么看诸葛亮都是阴险毒辣,读起来后背直冒凉气: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曰:“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事实上,诸葛亮并不是能掐会算,前知八百年后知八百载,诸葛亮吊孝,也并不是只有一个庞统看破: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手揪住孔明大笑曰:“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急视其人,乃凤雏先生庞统也。
东吴的谋臣比如张昭诸葛瑾张纮等人都很厉害,武将里面鲁肃吕蒙陆逊也都是文武双全,东吴的主子孙权也是雄才大略,很有主见,要想给周瑜报仇,十个诸葛亮也不够死的。之所以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是由于:
其一,周瑜是孙策的人,虽然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不过他的死也确实解决了孙权身上的负担,有周公瑾在,孙权如芒在背。要知道周瑜雄才伟略,在东吴找不到第二个,而且随着周瑜赤壁鏖战,大败曹操,周瑜在江东文武重臣中的地位太高,
功劳太大,有周公瑾在,对于孙权的地位就有威胁。周瑜和孙策是总角之好,而且是连襟儿,一旦周瑜要叛乱,孙权无法收场。
其二,不能动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谋臣,刘备此时占据荆州的三分之一,业已今非昔比。既然羽翼已丰,就要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孙权是大政治家,自然不会为一个死人影响自己的霸业。
其三,继任的都督鲁肃,一直联刘抗曹,鲁肃和诸葛亮一样,都赞成合作,此时对诸葛亮大动干戈,肯定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其四,保驾的赵云曾经在万马军中杀得曹军七进七出,又曾经跟随刘备东吴招亲,众人知道赵云的本领,因此不敢下手,投鼠忌器,害怕赵云做出有损动物的事情来。
其五,诸葛亮善于装逼,把个周瑜写的给鲜花一样,能够得到诸葛亮的吹捧,相信周瑜做鬼也会笑出声来。诸葛亮在祭文中,高度评价周瑜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认为周瑜是破曹的第一人,此举得到了江东上下的一致赞同。大家认为既然诸葛亮都这样赞扬周瑜,相信诸葛亮就不是自己的敌人,而是自己的朋友:“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
可见,诸葛亮前来吊孝,认准孙权众人会以大局为重,不会难为自己,又害怕个别人会放冷箭,因此大哭特哭,恶意炒作自己。最后终于全身而退,可谓是三国装逼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