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的爱情

标签:
江湖散文李治亚历史文化 |
分类: 江湖教学随笔卷二 |
百岁老人杨绛先生辞世,昨日刷爆了朋友群。记得一个文友写了这样一首诗来怀念:曾因伉俪羡围城,无也百年无唯争。只恨从今骑鹤去,再无巾帼是先生。是的,一个一百多岁的老人,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人们记得不一定是钱钟书的夫人,也是她自己,她是杨绛。一个女人能够如此,实在让人可亲可敬。杨先生是个高寿的人,那样的气定神闲,即使活到一百多岁,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
这便是有大智慧的杨绛,一个不可多得的隐逸之士。正如钱钟书说她是:贤的妻,才的女,其实我觉得杨绛先生更是一部大书,虽然简约,却很生动厚重。
手头有一本关于杨绛爱情的文字: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钟书相识。第一次见面,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世纪佳缘由此展开。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在牛津,钱钟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是呀,简约的文字连爱情也很平实。不过杨先生的爱情虽然简单,却很浓烈。杨先生在回忆中写道:
多年前,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杨先生把它念给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可见在杨先生心中,钱钟书早已是另一个自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在上海沦陷时期写的,其艰难可想而知。钱钟书在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地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心心相映的人从来就是相通的:“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对于婚姻,两个人有说不出的默契。
文学大家心如赤子,钱钟书承认他婚姻美满,钱先生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是杨绛先生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爱女阿瑗在英国出生时,钱钟书致“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杨绛说女儿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这个三口之家,很朴素,很单纯,温馨如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爱钱钟书一辈子,杨绛先生是伟大的,钱钟书快要去世的时候,杨先生是有准备的,她说: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是她宁愿把所有的痛苦都装在心中,爱女死了,丈夫去世,而后孑然一身,昔日其乐融融的家庭不复存在。杨绛说:“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从此,杨绛深居简出,很少接待来客,悉心整理钱钟书的手稿。
《圣经》有言:“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爱人。”杨先生的爱情就是如此,因为这种爱情叫相濡以沫,携手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