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及“亳”

标签:
江湖散文李治亚文化历史 |
分类: 江湖教学随笔卷二 |
我是亳州人,好多人不明白,总说我是毫州人。而这似乎没有区别,不过亳州的亳下面少一横。古代亳做地名,而毫往往指的是细长而尖的毛,毫为豪的俗字。如此看来,而这还真的不一样。
这个亳字,还真的有意思,相传有三处:谷熟为南亳,就是现在的亳州市;蒙为北亳,汤受命为盟主之处,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偃师为西亳,传说汤攻夏时所居,汤所都之毫为南毫。五帝之一的帝喾成为天下共主之后,定都于亳。夏朝末年,建都商丘的商国,在夏桀时强大起来。夏桀并没意识到来自商汤的威胁,“赋敛无度,万民甚苦”,对民众及所属国部落进行残酷的欺压与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汤始居亳,从先王居。”这是成汤初当商族诸侯时所居之亳,即其先祖帝喾所居之亳,王国维所说:成汤八迁至亳即此亳。也是李泰《括地志》和郦道元《水经注》所说的南亳。清金鄂《汤都考》和陈奂《毛氏传疏》都说汤为诸侯时居南亳。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735年前后,在此阶段与有莘氏通婚,任用伊尹执政。
商汤王灭夏后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亳字会意,字从京省、从宅变形而来,“宅”意为“本家”、“老家”,“京”指“首都”,“京”与“宅”联合起来表示“故都”,本义即故都、商朝都城,另外亳在当地还有高宅的意思。笔者认为今天说“宋、商、商丘、亳(南亳和北亳)四名一地。”因为,若将宋、商、商丘视为一座都城,则亳在其附近;若将宋、商、商丘视为一区域,则亳在其中。总之,亳地离不开原古商国的范围。王国维持汤都北亳说,皇甫谧、董作宾等持汤都南亳说,不管哪个亳,都属于商亳。
亳州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道教鼻祖老子以特有的宇宙观、行知论给后人留下经典著作《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却文约辞要,博大精深,提出一个非常完整的哲学体系,被誉为"万经之王";一代圣哲庄子,曾为漆园吏,他"喻牛辞相"的故事及王安石"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的诗句,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诵;魏武帝曹操"煮酒论英雄"、"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使天下多少有识之士为之倾倒;陈思王曹植的“七步诗”,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神医华佗的"麻沸散"是医学史上全身麻醉的"世界之最",首创的"五禽戏"现在依然有不少人在天天习练;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胆识、谋略与风采着实令人敬仰,其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一代圣君商成汤、道教至尊陈抟、悯农诗人李绅、捻军首领张乐行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胆识、谋略与风采着等,都是这块蕴才积盛之地的骄子。他们为创造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火的贡献。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也到亳州做过知州。那是英宗治平六年的事,当时欧阳修在颍州任职期满,同时还把来到亳州的感想写成了一首诗送给了当时同朝的学士子履。诗题为《答子履学士见寄》,全诗如下:颍亳相望乐未央,吾州乃得治仙乡。梦回枕上黄梁熟,身在壶中白日长。每恨老年才已尽,怕逢诗敌力难当,知君欲别西湖去,乞我桥南菡萏香。在这首诗中,欧阳修大力赞美亳州,将亳州誉为“仙乡”,感情真挚,实为肺腑之言也。欧阳修做滁州太守时,在《醉翁亭记》中自称为“醉翁”,可来到亳州后,他为仙源之地亳州丰腴的土地、美丽的景色、淳朴的民风所陶醉,不由得诗兴大发,又给好友子履寄诗一首,题为《郡斋书事寄子履》,诗曰:使君居处似山中,吏散焚香一室空。雨过紫苔唯鸟迹,夜凉苍桧起天风。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临繁喜岁丰。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仙翁。
在亳州,最好吃的要数粉皮,是谯东镇铜关的特产。过去一到春节,亲戚朋友相互拜年,上一盘凉拌的粉皮再加上当地的古井贡酒,那是极好极好的。当然春天来了,东风来了,看宋汤河畔,杨柳摇曳;五马桃花,红红火火;十河芍药,妖妖娆娆;十九里的牡丹随处盛开,让人流连忘返。
去亳州,最喜欢的地方是汤陵公园、华祖庵和曹操公园,这里传统的古文化让人目不暇给。昔日祖先留下的民风民俗让人叹为观止,红砖绿瓦,古朴的文化,似乎进入古老的殿堂,那里有无数幽深的历史文化,而新城区,一排排树木翁葱翠率,一座座新式建筑拔地而起,而新开辟的南湖公园又勃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至此人们才知道原来这座悠久而新鲜的城市如今正在启程,有的是生机勃勃,也如同一颗冉冉而升的太阳,正在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