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唐诗宋词的传承人-------记八年级1、2、3班诗词比赛

标签:
江湖散文李治亚教育 |
分类: 江湖教学随笔卷二 |
周六上午,我们组织了一场诗词大赛,目的是传承华夏文化,做传统诗词的代言人。大赛上,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积极,让人感觉到孩子们对诗词的热爱与青春勃发的激情。
比赛之初,我给孩子们念了自己写的贺诗:亳城朝雨润清尘,南湖风光更绝伦。借问诗家何处有?众人遥指是我们。孩子们一听,立刻鼓起掌来,不一会儿,大赛开始了。
比赛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抽签答题,三个班的学生名单在一起,抽到谁,谁答题,答对了,坐下,班级加十分。答错了,自动淘汰。如是者三,开始了全部答题环节,答对的继续答题,答错的淘汰出局。有时候一道题会有很多孩子淘汰出局,比如:奇文共欣赏的下句疑义相与析,好多同学都弄错了。还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下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给学生们说背古诗,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小时候背书总是抄书,背不好还背,即使当时不知道意思,后来就慢慢理解了。刚才同学们所措的奇文共欣赏,其实是陶渊明的诗句,且看原文: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诗歌大意是: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诗写于晋安帝义熙六年,当时作者46岁。义熙元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义熙四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两年后移居浔阳南里之南村村舍。写移居求友的初衷,邻里过往的快乐。吟味全诗,每四句是一个层次。我说孩子们:陶渊明不仅是位诗词大家,更是一个品德非常高尚的人。他洁身自好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归隐田园,躬耕自给。卜居求友,不趋炎附势,不祈福求显,唯择善者为邻,正是诗人清高情志和内在人格的表现。
看学生一边听一边记,我知道是喧宾夺主,继续把舞台留给学生。最后学生通过答题、抢答、复活赛、加时赛、语文趣味问答,终于告一段落,在激烈而又充满挑战的刺激中,八二班荣获第一名,八二班的李利同学获得了诗词小擂主的称号。比赛结束的时候,给孩子们发奖合影留念。比赛结束,我给孩子们即兴创作了一首词:英才济济一堂,好似百花绽放。不管桃红李白,俱是一样芬芳。 亳州自古繁华,文化源远流长。先贤指点旧山江,如今一争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