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


标签:
江湖散文李治亚教育 |
分类: 江湖教学随笔卷二 |
看了一中南校国际部举办的经典诵读,不禁为南校这些孩子感到由衷的赞美,如此准确的拿捏,或者如大江东去大气磅礴,或者如美人琼琚婉约可人,无论是哪一篇诵读,无不浑然天成,可谓是经典,不禁让人油然而发出赞美:好美的一幅画卷。
开篇就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八年级主任杨理想带着三班孩子在台上亮相时,顿时台下掌声雷动。杨主任身着宋朝服饰,举止洒脱,再加上儒雅的气质,活脱脱一个苏轼的形象。当然东坡居士的大胡子也是出了名的。只见他时而对月长叹,时而借酒伤怀,时而想独上高楼,时而又独自孤枕难眠。想家的时候,昼夜不眠,尤其是自己多年未曾亲近的兄弟,对此东坡先生是难过的。此时苏辙正在他乡作客,自己也是孑然一人,当然热泪不止,叹息不止。
一曲终了,北风战事正紧,边关告急,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八二班的女孩子跃然上马,虽然是女孩子,可一个个上得台来,生龙活虎,再加上稳健的台风,优雅地吐字,掌声更盛。此时学生何明鑫邀请的助演的小弟弟,一个漂亮的空翻,更把舞台推向一个高潮。
正在大家叹为观止的时候,突然字幕倏地一变,一曲《沉思》带入很幽静的空间。此时声音皆无,听得见偌大的礼堂里,只有古筝铿锵苍劲的弹奏,然后便有人发出悲鸣: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也,再则曰老大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异乎,梁启超曰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然后六班同学或步伐匆匆,或振臂高呼,或手挽手,或肩并肩,同时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那笔挺的中山装,那俏丽的学生服,让人感慨那个年代的热血男儿,空有报国热忱,一腔抱负。然后编者笔法一荡,又衬托了现代青年的朝气蓬勃。
经典诵读达到高潮,就是五班的当经典诵读遇到传统节日,不仅表演惟妙惟肖,而且一步一景,每一个画面都是一首诗,举手投足之间都让人感到诗意的唯美,画面的唯美。其间各种节日穿插,更让人感到如身在画中,让人情不能自已。
经典诵读其实不只是在读,更是全身心的感受。一阕念奴娇赤壁怀古,苏东坡的词荡气回肠;一阕满江红,怒发冲冠,壮志在我胸。这些名篇佳什,看罢顿觉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