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麦收时节


标签:
情感江湖教育散文时评 |
分类: 江湖小说创作 |
我工作的单位在乡下,每次骑车到乡下的时候,都要在公路上走上四五十里。哪家的树先绿的,哪家的地比较茂盛,我总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乡下的风轻轻地,每走一次总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喜爱农村,因为自己就是农村人,有时站在路边的村口,向前眺望,绿油油的麦浪总是让我想入非非。这些昔日的玩伴,而今已然在田间快活的生长,而自己青春老去,心里有时也涌出无尽的遐思。
如今,又到麦收季节,走在田间,金色的麦浪涌来,心里不禁陶醉,看着这些成熟的麦穗,不禁浮想联翩。
三十多年前,我正在上小学,每到麦收季节,我总是心里既惊又喜。惊的是这几日日子太热,我们一家老小都要在日头底下拿镰割麦子,这么热的天,还要包裹得很严实;喜的是这几日要有好东西吃的,比如咸鸭蛋,还有母亲从地里采摘的黄瓜、豆荚子,简单调调,放些油盐,便就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事物。
麦收时节,我们这些小学生是要放假的,当时叫做麦忙假。老师们,大多是民办教师,一到这样的天气,都系上毛巾,手拿镰刀,来到自己麦地,去割麦子。学生们,放假了,也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
记得我们家,在这几天也格外的忙活。奶奶是一个家里最当家的,事先三四个月都已经把鸭蛋放在坛子里,说是割麦的时候,便可以拿来吃,并且用蓝墨水做上记号,哪些是新放进坛子的,哪些是后放进去的,每次都有记号,大大小小的,奶奶不识字,可每当拿出来吃的时候,总是一点不差。
割麦子那几天,父亲早就忙坏了,先听天气预报,看看有没有雨,然后借人家的牛,和自己的牲口在自己地头,反反复复的用石磙在地上滚来滚去,我知道当时老百姓管它叫造场,这便是今后能把麦穗变成小麦籽的地方。一晚上的功夫,场造好了,还要反反复复的泼水,第二天太阳一晒,干了,便能够把麦子拉到上面,然后用牲口拉着石磙反反复复的轧。
割麦子的时候,起得很早。父亲和别人不同,他怕晒,那几天,麦地里温度都是三十六七度,有的人割着割着麦子就中暑了。父亲让我们几个三点多就起床了,然后身上穿得厚厚的,起初我不知道,以为那样太热,就套个汗衫拿个镰刀出去了。
还好,明月一轮,正在天上,我们一家便开始在自己地头。不用说开始,几个姐姐早已下手了,照例是父亲割得最快。母亲常说,父亲割麦子的速度无可挑剔,只是有的需要她再返工。爸爸说,你这人真矫情,不就是几棵麦子吗,我这叫抓大放小。
小姐经常和我比赛,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占上风,我是猫着腰,一口气都不喘的往前奔,可跑到一定程度,就累得气喘吁吁。看着姐姐已经隔了两三垄,我还在原地打转转,总是不由羡慕地说:姐,你真的不嫌累。
累,姐总是刮着我的鼻子说,吃鸭蛋的时候,你不比我少吃,你不知道换气,一个劲的往前冲,谁不累。干活的时候,不能蛮干,劲要使匀。你以为咱就这一块地,三四亩,你这样不早就累趴下了。
的确。大哥二哥,还有几个姐姐,都比我的快,我一屁股坐在地上,真的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此时才感觉麦芒扎的胳膊腿,难受极了。这时候才想起为啥父亲让我都穿得那么厚。
……
忙活了一夜,第二天太阳升了起来,我家的麦子全都撂倒了。看着收割的麦子,禁不住伸了个懒腰,大声说道:好了,这下好了。
哥哥吵了我一句:咋呼啥,马上还要把它送到场里面。架子车,你拉哪一辆?我一听头大了,啊,还要干。
是呀,先吃饭,再来吧。
……
一连干了四五天,做活也麻利多了,每次装车总是满满的,父亲也经常说:这孩子虽然没有多大劲,也挺勤快。这样很好,农村人,勤快人吃不了亏。
三十多年了,又是麦收时节,每次在田间眺望,心里总是想,如今虽然有收割机了,可当年那些拿镰刀割麦子的日子仍然很难忘,岂止难忘,简直记忆犹新。可惜好些日子回不去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