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的变迁

(2015-04-05 08:22:36)
标签:

李治亚

江湖历史散文系列

文化

历史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秦汉卷

清明节的变迁

清明节在唐代,并不是祭祖的节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因为清明和寒食节很近,后来才合并为一个节日。不过清明有的不是一天,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寒食节其实是为了纪念一位古人,“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姓介名推,又称介之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可见,忠臣孝子人人敬,奸臣贼子落骂名。

不过这个节日也有他不太好的方面,尽管怀念古人,可如果是饿着肚子,总是要害病的。尤其是山西,要禁火一个月,老百姓会饿成什么样,当然那些皇亲贵族仍然在自己宫殿里花天酒地。汉末的曹操了解这种情况,就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可惜,没有多久,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就被人取消了。原因是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寒食节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寒食节“还归东海扫墓地”。

那么清明寒食节,祭拜古人的时候,还喜欢插柳。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当然现在流行网上祭奠,不过老百姓还是喜欢到坟茔地,去寄托自己的哀思。想起那首诗“春烟诗雨染清明,路上亲人泪满睛。翠柳披纱思远祖,黄花铺毯绕长亭。排排坟墓经年立,滚滚车轮半日行。捎去纸钱圆酒梦,打开烦恼不归茔的确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