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为何不愿正视现实


标签:
军事李治亚时评 |
分类: 江湖时事点评 |
德国总理默克尔9日清晨抵达东京,开启对日本为期两天的访问。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位女总理已经是北京的常客了,但对日本人来说,这还是她7年来首次访日。但“希望借默克尔一点光”的安倍政府没想到,默克尔到日本第一天就给他们上了一堂课:“正视历史是和解的前提”,她委婉地告诉日本要直面历史:“二战后德国能够幸运地被国际社会再度接受,是因为德国彻底与过去诀别”。
不过日本政府似乎还没有做好接受建议的准备。当天安倍政府在公开场合未对默克尔上述讲话作出任何回应,对于此前一天中国外长王毅在两会上有关历史问题的答日本记者问,日本内阁官房长官9日拒绝评论。
那么日本政府为何不愿意正是侵略现实呢?
其一,安倍内阁右翼化。与德国相比,战争给日本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除了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及对东京、大阪等城市进行轰炸外,战争并未在日本本土进行。据统计,日本当时还拥有154个师团,136个独立旅团,533艘战舰及15886架军用飞机,总兵力达698.3万余人。比起德军的疲惫状态来说,日军还有相当的战斗力。事实上,在《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军部围绕着主战与主和争执得很厉害,而军队在天皇的“终战诏书”颁布的前一刻,还在负隅顽抗。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但诚如一些历史学家所指出的,日本并不像德国一样是无条件投降,而是包括保留天皇制在内的有条件投降。可见日本没有遭受到那么大的打击,是不愿意正视侵略现实的主要原因。
其二,日本没有回归亚洲大家庭。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全球的“两极”国际格局体系中,欧洲成为美苏争霸的中心,战后日本并未重回亚洲大家庭,搞好同周边国家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相反,它追随美国,敌视中国。如果正视现实,他不知道如何面对中国。
其三,“耻感文化”导致日本人善恶观模糊不清。日本的“耻辱感文化”首先表现为一种“等级制文化”。某种程度上这与德国相似。但在德国,国民服从的是权威和秩序;在日本,国民服从的是特权。日本人对人际关系以及人与国家的关系所抱的整个观念都是建立在对等级制度的信赖之上的。
总之,日本政府不愿意正视现实,主要是自私心作祟,也有人说日本惧怕强大的对手,比如美国和俄罗斯,中国对它的打击不够大,而且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一直以来要求理智的面对现实,这让日本似乎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