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湖文章连载李治亚历史文化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唐宋卷 |
现在年轻人说对象讲究般配,以前叫门当户对,似乎半斤对八两才算合适。不过恩爱夫妻倒不是这个样子,多少好夫妻,关键在于心灵的契合。今天说的这个故事,是苏轼的母亲,这可真是古代女子的楷模。
宋仁宗天圣五年,19岁的苏洵与眉山大户程文应的18岁女儿结婚。当时苏洵家里很穷,而程家非常富有,二人的婚配极不相称。不过程小姐没有丝毫的不满,而是一直对待公公婆婆很孝顺,对待丈夫很支持。当然她也不张嘴问自己婆家要钱,她说:“我不是不可以向父母开口。我是怕别人说我的丈夫是靠人资助来养活妻子的。”她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而甘愿吃苦受穷,真是个贤德的妻子。
年轻的苏洵喜欢游荡,属于屌丝,自然也不喜欢读书。程夫人担心丈夫一辈子默默无闻,心里闷闷不乐,但一直没有说出来。苏洵也明白妻子的心思。有一天,他十分感慨地对妻子说:“我自己觉得我还可以读书学习,但是我要担负全家人生活的担子,如果我致力于读书学习,就必然影响全家人的生活,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程夫人立即说:“我早就想劝你读书学习,但怕你因为我才读书学习,所以一直没有开腔。你如果有志于读书学习,就把全家人生活的担子交给我吧!”于是,她把娘家陪奁给她的衣服首饰等值钱的东西全部卖了做本钱,经营起丝帛生意来。不几年,贫穷的苏家“遂为富家”。这样,苏洵才得以专心读书学习。这就是史书上说的苏洵“年二十七始大发愤”;三字经上也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可以这么说,没有程夫人操持全家人的生活,苏洵就没有读书学习的条件,后来也就不会成为文学家。
苏家富了,程夫人又觉得这不是好事——她担心财富会使子孙们不求进取。因为寒梅出寒地,自古富有多败家子。于是,族人、亲戚中的“孤穷者”有嫁有娶的,她就给予资助;乡亲中有急难的,她都予以周济。到后来,苏家的储备竟不够一年的花销。
程夫人与苏洵一共生育了六个孩子。大儿子和大的两个女儿都没有长起来。她在26岁时生小女儿八娘,27岁时生苏轼,30岁时生苏辙。
程夫人36岁时,苏洵与同乡好友史经臣出发去汴京参加次年的制科考试。老公走了,程夫人便亲自教授两个儿子读书。程夫人好读书,通古今,是有学识亦懂道义的女子,常常用古人的高尚品行鼓励教育儿子。有一天,她教儿子们读东汉史,读到《范滂传》时,她不禁慨然叹息。范滂与太学生结交,反对宦官,两度被逮。范滂的母亲到狱中探望范滂,范滂跪在母亲面前哭泣着说:“儿子不怕死,就是放心不下母亲!”母亲慷慨地答道:“儿子你为正义而死,是死得其所!你不用牵挂为娘!”母亲为了让儿子无牵无挂,竟断然自尽了。苏轼站在旁边说:“如果我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允许吗?”程夫人毅然回答道:“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母亲吗?”苏轼、苏辙后来能够主张正义,为民请命,与程夫人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有了程夫人的大力支持,苏洵父子的道路也越走越远,最后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而苏洵父子的人品更为人所称道,和当年程夫人的耳染目睹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一个贤惠的女人能够振兴一个家族。程夫人不愧是古代妇女中的典范。
前一篇:孔子办学经费从哪里来
后一篇:包公为何包庇通奸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