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者胡适曾是皇族后裔


标签:
文化江湖文章连载李治亚历史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唐宋卷 |
写这个题目的时候有人会说风马牛不相及,中国历史上姓胡的怎么做上了皇帝。如果没有皇帝,胡适先生如何是皇室后裔?这里却有个故事,经过一番考证我们知道前胡适先生原来是唐朝皇帝后裔。
原来唐末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权倾朝野,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8月,其部下韩建尽将诸王斩尽杀绝于十六宅。不久,已有身孕的淑妃何氏被立为后。第二年正月,唐昭宗在朱全忠胁持下无奈起驾迁往洛阳。二月,迁都人马至陕州,因东都洛阳宫殿情况尚不清楚,于是滞留陕州。三月朔日,何后临产。四月,宫阙建造完毕,朱全忠强令发车起驾。唐昭宗将太子托付胡三公。胡三公临危受命,将太子带回婺源考川。昭宗来到洛阳后,不久被朱全忠杀害。
胡昌翼长大后,胡三公将其的真实身世坦言相告,并出示当初从宫中带出的御衣和宝玩。胡昌翼无意仕途,隐居乡中,设书院讲学,后身份渐被乡人所知,尊称为太子。胡昌翼好善乐施,曾为便乡人出外而伐木架桥于二十四都朱源溪上,乡人呼之“太子桥”。南宋时由14世孙胡安国重修,13世孙胡次焱定名为“明经桥”,元时15世孙胡明善将该桥由木桥改石桥,并邀请当朝尚书出席落成典礼,作《明经桥碑记》,立石于桥侧。
李昌翼改姓为胡之后,他的子孙再也没有恢复到李姓,原因是李昌翼留下家规,不许后辈再姓李,以此报答胡三公的养育、覆翼之恩。但明经胡氏与其他胡氏毕竟不同,所以在胡氏之前加上了“明经”二字。胡昌翼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当了绩溪县令,成了胡开文、胡雪岩、胡适的先祖,二儿子到了歙县,只有小儿子留在考水守墓,但小儿子到了第五代胡士良的时候,他也出去了,成了黟县西递村的始祖。李昌翼与胡三公生活在婺源考水,死在考水,葬在考水,有意思的是,历代许多名人之墓都已无处寻踪,但这两座墓至今还在。不过今天能看到的墓是新修的,墓碑上刻着“先祖明经胡公之墓”,碑两侧有联,分别是“明经胡氏,三延并茂”。三延并茂说的是他三个儿子(三房)都很发达。由于李昌翼被托付于胡三公,并改名为胡昌翼,其后裔后来发展成皖赣巨姓,成为胡姓的重要一支,被称为“明经胡氏”,胡昌翼也因此被明经胡氏族人尊奉为始祖。
由于唐昭宗姓李,明经胡氏是由李姓改为胡姓,与李姓同宗,所以,为了铭记先人、不忘源流,明经胡氏历代家谱多有“胡李不婚”的祖训,翻检现存的“明经胡氏”家谱,的确很少见到胡李通婚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