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湖文章连载李治亚历史文化明清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明清卷 |
文人,总喜欢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得志的文人。喝了两盅酒之后,信口开河的有之;指天骂地的也有。一般人总以为那只是狂士,一笑置之。不过如果遇到不好的年代,可能有性命之忧。因为他违反了当局的国策,清朝就有这样的人物,有个叫李雍和的,因为写了过激的言论,而被砍头示众。
这个李雍和,原名李必亨,乃是江西吉安府人士,读过书,因为考试没考上,心存不满。唐朝的李白在自己落魄的时候,总喜欢拍达官贵人的马蹄子,比如韩朝宗,什么“生不愿做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希望借以出名。李雍和没有李白的才气,因此到处给人拍马屁也没人搭理他,就非常恼火。那个时候,一次考不中,可以再考。李雍和就抛妻舍子,决定再去考试。当然考试要有经费,李雍和靠着算命度日。
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再加上屡试不中,李雍和肚子里牢骚话特别多,每次发完牢骚后,李雍和总喜欢写写文章。你写文章,自己加密,自娱自乐,不就行了。不,李雍和觉得自己知识特别渊博,一定要找个有本领的大人物来给自己鉴赏鉴赏。因此就在考试的途中,把自己的文章放入主考官的行李内。当然此时,名字也改了,叫李雍和。这几篇文章,代表了李雍和的最高成就,里面称呼君主,总是“尔”“汝”等字,谈及孔子的行事,也是牢骚满腹。
主考官谢溶生是个一心想升官发财的人,知道清朝乾隆皇帝喜欢搞文字狱,就把这两篇文章交给皇帝。不过在交给皇帝之前,命吉安知府搜查李雍和,捉拿李雍和;同时还藏起来一张带有明显辱骂君主、孔子的文章。当地知府查看李雍和的时候,发现李雍和平时倒也本分,不过文字稍微有些粗狂,倒也没太在意。
后来乾隆帝得知了消息,查看李雍和的文章的确有狂悖之语,很是恼火,觉得像李雍和这样的人如果不加以严惩,势必会对整个士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就定了他死罪,并且他的弟弟知情不报,被判死缓。妻子和儿子被发到大户人家做奴才,家产充公。不仅如此,李雍和当年给好多人写文章的,都有知情不报的罪过,分别处以相应的处罚。
看来写文章也有风险性,如果不对自己的文章,慎之又慎,极有可能被人抓到把柄。因为人生就是一篇文章,你不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写错了标题,或者用错了字,其结果总能让你后悔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