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们为什么同情李陵

(2014-06-17 10:17:27)
标签:

文化

江湖文章连载

历史

李治亚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秦汉卷
人们为什么同情李陵

李陵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司马迁说他是“国士”,当时正值汉武帝对外关系异常强硬的时候,李陵生当其时,便被派到战场上效力。可惜,李玲战败被擒,不久据说投靠了匈奴。汉武帝闻言大怒,于是派人对李陵的家人进行斩杀。李陵闻言长叹一声,大呼:"皇上,不是我待你待国不厚,实是你待我李陵太薄了!"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前99年,李陵奉命和李广利一起反击匈奴。他带领五千名弓箭兵出发,匈奴全国出动军队,精兵超十万,单于亲自组织合围。李陵军以一抵一千人,还是忍着伤痛,拼命争先。李陵的部下受到别人的侮辱,生气投降了匈奴,还泄露了秘密,匈奴加紧进攻。李陵在夜里突围时被匈奴追击,救兵又未到,结果被俘。李陵失败了,但却杀伤了敌人一万多人。与此同时,汉武帝旁边悄悄流传这样的谣言:"李陵被活捉之后反而遭到厚待,是因为他和单于之间早有勾结,现在李陵正在帮匈奴训练士兵呢!"汉武帝大怒,将李陵一家老小全部关了起来,然后召集文武百官讨论此事。汉武帝身边的太史令(司马迁)坚持认为李陵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他和李陵是多年好友,十分清楚李陵的为人,他进言说李陵绝不会叛国,一定是其间有什么误会。
   匈奴这边,单于听见密报,说汉武帝已经囚禁了李陵的家人,并且他们受到了苛刻的待遇。狡诈的单于便在在第一时间将此事告知李陵。李陵闻言痛心疾首,就此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听闻李陵的投降,一怒之下将李陵的亲属以及好友尽数处死,并迁怒于为李陵说话的司马迁,对其处以"腐刑",也就是把生殖器给弄残。汉朝曾经派使者往匈奴,李陵在接见使者的时候怒喝:"我率领五千人帮汉杀敌无数,没有援助力尽才被抓,为什么要杀我全家?!"使者低头说:"因为当时我们听说谣传您为匈奴训练士兵。"后来才知道,确有一个李姓汉人帮匈奴练兵,却不是李陵,而是一个叫做李绪的亡将。李陵愤怒痛苦,派人杀了李绪。李陵出众的才能让人敬仰,匈奴的首领对李陵非常好,佩服他,将自己的女儿也许配给了他。后来李陵最终病死在了匈奴。
   刘兰芳早年的《杨家将》有个著名的情节,就是杨老令公金沙滩碰死在李陵碑上,这个李陵碑就是后人为李陵做的标记。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奸贼不堪计数。比如秦桧、吴三桂、汪精卫,被万世唾弃,遗臭万年。然而为什么只有李陵在忠奸分明的帝制时代,获得相对之解脱,即让人又痛恨又同情者?他兵败被俘,然后投降这是让人痛恨的原因,我想不必多言。那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同情呢?
   首先,李陵投降乃是迫不得已。投降无疑是一种耻辱,但如果你尽了最大的力量和勇气,陷入重围和绝境无法解脱,那就虽辱犹荣。
其次,李陵想着报国。况且李陵的投降可能还想有所作为啊!他说“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话是没错,错在李陵只知道亲人友人的心,知道自己的心,可他却忽略了皇帝的心、忽略了小人的心。
其三,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后人。李广号称飞将军,一生征战无数,却一直到死都没有封侯。却到最后,拔剑自刎。同情李陵,就是同情李广。
其四,李陵并非贪生怕死。作为从小熟韵“虽忠不烈,视死如归”之道理的名将李广之后,作为临十倍于己之敌苦战近十日而毫无惧色的一代名将,生死似乎不应当是特别重大的问题。况且李陵在最后关头,确实是想一死了之的。之所以不死而要受降,却让兵士们尽可能杀出重围向汉武帝报信,似乎别有考虑。诚如后人伪托《答苏武书》所道的:“固然我不死,是有罪的。但你们看我李陵,难道是苟且偷生、吝惜一死的人吗?难道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子,反而认为是对自己有利的人吗?然而我不死,是想有所作为啊!所以我想等待机会向国君报恩罢了。我实在觉得白白地死去不如建立名节,灭掉名声不如报答恩德。”。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范蠡不死于吴国攻破会稽的国耻,曹沫不死于三次战败的羞辱,不是也最终复了勾践的仇,雪了鲁国的耻。在李陵投降这事上,汉武帝没有责任吗?如果没武帝不搞任人唯亲,可能事情也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他任用了李广利为大将军,那么李广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李广利乃嫉才妒贤而又心胸狭窄之人。
其五,汉朝对功臣待遇有些疏漏,稍有差池,便遭蹂躏。以前,萧、樊哙被拘囚,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杀,周勃和窦婴被治罪。而那些妨碍立功、陷害贤能的小人,都封为万户侯;皇亲国戚和贪婪奸佞的家伙,都成了朝廷的大官。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谁不明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啊。
   当然人们总把李陵和苏武相比,佩服苏武的高风亮节,身在敌营而宁死不屈。不过李陵似乎也不那么令人讨厌,毕竟李陵在最危险的时候,想到的是最后一搏,还有祖父的光环笼罩,不想投降,可是没退路,家不能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