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的权谋大师,作为首屈一指的智慧人物,往往能够在无形之中让对手灰飞烟灭。比如这两人曾在对付蜀汉的叛将孟达时拆过招。孟达当年是刘璋手下的将军,投降刘备后,曾任宜城太守。后来当关羽水淹七军,猝不及防被吴将吕蒙扰乱了阵脚时,孟达曾劝刘备的养子刘封不去支援关羽,后来与刘封尿不到一个壶里,便率军又归降了曹丕。
孟达的投降让刘备诸葛亮很受伤,毕竟是在难中。不久刘备因为火烧连营而撒手归了西。而孟达却因为投降让曹丕大喜过望,史载:文帝时初即王位,既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令贵臣有识察者往观之,还曰“将帅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钦达。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从这一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孟达虽然在蜀汉阵营中的地位不高,但是在曹魏方面的评价却是名望极高,“将帅之才也”和“卿相之器也”的评语虽属溢美之词,但从后来孟达与曹丕见面时“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的情况看,孟达可以称之为文武双全的人物,难怪见面后曹丕高兴的和孟达开起了玩笑并且恩宠有加,立刻委以重任。可惜好日子说没有就没有了,不久,曹丕驾崩,桓阶病逝,夏侯尚也因为爱姬死去抑郁寡欢,终于走完了艰难的人生。在魏国孟达因为是个降将,又素来好高骛远,被人所不容,便想着如何反水,素来觉得诸葛亮是个能够宽宏大度的人物,于是渐渐和诸葛亮有了联系。诸葛亮和孟达有了联系,纯粹是政治的角度,他也知道孟达是反复小人,当时政治洁癖费诗就说: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诸葛亮有了自己的打算,为了防止孟达首鼠两端,于是便在曹魏中间散布孟达要反水的言论,且把孟达给自己的书信让别人看,此举不过是希望孟达快一点回到蜀汉的怀抱。诸葛亮曾经给孟达写了一封信,其中有句说:“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大意就是说当年你的投降罪过不在你,而是刘封那小子搞的鬼。孟达得意洋洋,此时又秘密和东吴有了联系,正所谓狡兔三窟。
不过孟达的所作所为自然让人感到他政治上的投机性,当时司马懿新任魏军都督,得到消息来不及向曹睿禀报,便火速感到前线,临来的时候和孟达写了一封书信:“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意思很明显,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你是个反复无常的人,蜀汉的人早就对你咬牙切齿,只有我们魏国才把你当成自己人。孟达接到司马懿的书信感激的涕泗交流,此时诸葛亮再三催促,孟达居然不放在心上。时间如流水,不想第八日晚上,司马懿的大军突然出现在自己城外,此时孟达叫苦连天,再四敦促诸葛亮和东吴派兵,早已无济于事。诸葛亮想用激将法故意惹怒孟达,不想婆婆妈妈的孟达还是成不了气候。司马懿杀了孟达,收编了孟达的队伍,高高兴兴进了城,让蜀汉和东吴的人当了壁上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