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是个文学青年,在中国文化界曹丕的文艺才华是很高的。当然和其他文学青年相比,曹丕不仅是文学爱好者,也是玩政治的高手。相对于纯粹的政客来说,文学青年曹丕又和别的皇帝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曹丕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和几个美女发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比如甄洛。当年曹丕在官渡之战后,是第一个骑马跃入袁府中的。可见在曹丕当公子的这一点时间,就对貌美的甄氏神往。此刻抓住时机,前来献媚。并且以保护之名,前来掠美,此举让同样对美女爱不释手的曹操猝不及防;后来曹丕又和另一个漂亮妞郭女王上演了更刺激的爱情故事。当然对于第一个女人甄洛则是始乱终弃,很有点文艺青年的架子。
其二,曹丕爱作秀。曹丕这个人喜欢装腔作势,是个作秀的好苗子,本来他很喜欢当皇帝,可是故意对皇帝的职位进行三番五次的推辞。后来如愿以偿当上皇帝,居然对人说:所谓尧舜的禅让故事,我今天算是彻底见识了。
其三,城府不是很深,心里还是有一种文学青年的情节。曹丕有时很狂热,比如经过和曹植一轮又一轮的打拼,终于做了太子。曹丕按耐不住心情的喜悦,抱着大臣辛毗的脖子说:辛君,我坐上王太子了,你说我能不高兴吗?辛毗回家就对自己的女儿说,没想到女流之辈见识也是如此的长远,说:曹丕太不自重了,太子是多么重要的位子,那是国家储君呀,曹将军怎能如此欣喜若狂呀。
其四,曹丕对于兄弟之间的惩罚,尽管是文学性的,比如他对曹植。有人说曹丕想害死曹植,让他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谁都知道曹植是文学上的天才,让曹植写诗,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假如真想迫害自己的弟弟,倒不如让他拿着枪与勇士格斗,看来曹丕并不想要曹植的命。不过这一个典故,却成全了曹植。每次读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总是充满着对曹丕的愤恨和对曹值的无限惋惜与同情,曹丕若是知道,一定会为当初自己这个错误决定而抓狂的……
其五,曹丕自己喜欢作艳情诗,这是文学青年的标志。不过这些诗歌很有代表性,要么开创了那个时代的先河,要么是那个时代诗歌的高峰。看看这一首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首诗在当时也是先天下之耳目。当然曹丕不是这一首,还有别的: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飞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其六,曹丕喜欢吹大牛,比如他曾经自吹自擂,说自己的武功如何,击剑如何?并说自己和天下一流高手相比也丝毫不逊色。曹丕尽管在战场上不行,比如几次南征孙权,都没有什么功劳,但是口气很大,想起曹丕的那首诗歌: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假如曹丕真的能够荡平四海、一统天下,相信这首诗早就成了那个时代的《大风歌》,可惜曹丕只能徒发感慨罢了。
其七,曹丕很重情。曹丕对于当时的文学才子一直很热爱,无论是自己手下的,还是其他人的,曹丕一直很关爱。比如王粲,贵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因为生前喜欢驴叫,竟然在死后,曹丕动员一班子文人参加的他的追悼仪式,并且当场带头学驴叫;还有那个杨修,曾经是自己反对派,大家都认为曹丕最为厌恶的就是此人。不过曹操把杨修杀了之后的一百多天,曹操去世,太子曹丕即位。当初杨修与曹丕也曾经好过,杨修把自己得到的王髦的宝剑赠送给了曹丕,曹丕也很敬慕杨修。曹丕即位后,一次在洛阳出宫游玩,回想起杨修当时的错误太小了,罪不当诛,于是拿着杨修赠送的宝剑对周围的人说"这就是杨修过去赠送给我的王髦剑呀,王髦现在什么地方?"召见王髦后,他给王髦赏赐了很多粮食和布匹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