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为何惧怕孙坚

董卓在三国时期是个乱世枭雄,在正史中,他不仅勇猛,而且精通谋略。不像小说渲染的那样,事事都依仗谋士李儒。董卓纵横天下,曾废一帝,立一帝。视小皇帝无物,在他的字典里似乎没有怕的字眼,不过董卓还真有惧怕的对象。
有人说董卓害怕吕布,你看董卓要杀丁原,一眼瞥见吕布,就大惊失色。其实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这是小说的看法,事实上,吕布尽管英勇,可惜被董卓一匹马就收买过来,因此董卓心里对吕布极为蔑视,虽然视为心腹,因为吕布与爱妾进行私通,也曾经向吕布投去小戟表示愤慨。
对于另外一个人物,董卓却是极端的恐惧。这人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江东猛虎孙坚。
孙坚和董卓早就不对,而且孙坚早年曾经导演过一出借刀杀人的好戏。
中平三年,边章韩遂在西凉州叛乱,朝廷派董卓进行征剿,结果董卓无功而返。朝廷震怒,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前去征讨。一到边境,孙坚便用诏书召见董卓,董卓拖延时间,过了好半天才来。张温责备他,他应对时,出言不逊,态度非常嚣张。当时,孙坚正好在座,作为张温的参谋,见此情形,便走到张温旁边,跟张温耳语,劝他诛杀董卓。
孙坚说:“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于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今明公垂意于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于是在矣。”张温仍然不肯采取行动,对孙坚说:“君且还,卓将疑人”。大意是说:明公你率领国家的军队,名扬天下,为何依赖董卓,董卓不过是西凉的郡守。看看董卓对你的态度,极度傲慢非常无礼,这是一罪;边章韩遂在边境上叛乱多年,朝廷让他去征讨,他却慢待军心,这是二罪。董卓没有战功,却自高自大,这是三罪。像这样的人,就应该杀掉他,来树立国家赏罚分明的威信。张温没有采取孙坚的意见,后来董卓尾大不掉,称为祸国殃民的人。董卓上台以后,张温仍是朝廷大员,不过却在酒席上被董卓杀掉,而罪名是与袁术交结。
孙坚是个硬汉子,他作战勇敢,讨伐董卓时屡立奇功,曾斩杀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并且打败过名将吕布。后来董卓为了收买孙坚,曾经派李傕向孙坚提亲,希望和董卓做儿女亲家,被孙坚言辞拒绝。董卓不止一次地说:关东的部队屡遭失败,都怕了我,只有孙坚,颇能用人,应该告诉将领们,让他们有所防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