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时考生怎么读书

(2012-06-07 21:37:04)
标签:

江湖文章连载

李治亚

校园

三国

文化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三国时考生怎么读书

三国时考生怎么读书

    时下,考生忙复习,推开门一看,好家伙,复习资料一个桌子上到处都是,还有厚厚的眼镜片。他们的腰弓着,据说有些地方的考生打着点滴上课。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不过高考结束,一旦迈进了大学门槛,这些学生似乎成了脱缰的野马,往往不知所措起来。 大学生本来正是对知识渴求的时候,有人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变得很散漫,甚至得过且过起来。比起现在,三国时期的考生其实蛮幸福的。
    其一,曹操,要学就学,要玩就玩 曹操是个很有才的人,小时候,就读了好多书。因为他的父亲是太监抱养的,所以曹操小时候并没有受到太好的教育,曹操自己也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三徙教”是说孟母三迁的故事,“过庭语”是说孔子教育儿子的故事,一概没有,说明他父母也不管他,相比较之下,曹操小时候很幸福,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很多史书都说曹操是个问题少年,小时候不学无术,这可能曲解了曹操,你无法去想象一个吊儿郎当的人后来曹操成为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这说明其曹操是个会学习的人。曹操学习很有方法,而且也多才多艺,夏天还经常到河里去洗澡。尽管曹操在家里很受宠,这不妨碍曹操成为当时的一流武士,曾经夜探过大太监张让的府邸。
    其二,诸葛亮,不要逐字逐句的死抠死背 诸葛亮是个大学问家,脑子里有很多点子,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但是人家诸葛亮学习从来不傻背,不一字一句的死抠。有些学生背书,脑子里没有印象,也不联想,就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背,当年诸葛亮就反对这种背书方法,司马徽向刘备引荐诸葛亮的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原文如下,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所谓观其大略,本来就是要大处着眼,在从细微处萃取精华,再从细节中超脱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认识,如此方得读书要领,这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务于精纯,则往往迷恋于个别细节不能自拔,有点像钻牛角尖。
    其三,孙权,是个读书迷,也要求手下读书,著名的孙权劝学就是这个故事。当时孙权看到吕蒙是个人才,但是个大老粗,这让孙权不太喜欢,就勉励吕蒙多看看书,遭到吕蒙婉拒,孙权便给吕蒙讲道理:你说你忙,你能比我还忙,我就长读书,就觉得很有好处。另外汉光武帝刘秀手不释卷,咱们的老对手曹操也喜欢读书。读书怎么读,要选取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有用的书,还有就是历史书,中吸取教训,为管理部队、管理国家提供一定的借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在这里既提出了让吕蒙读书的方式方法,又进一步明确了让吕蒙读书的用意和目的。涉猎有涉及之意,了解之意。不一定深入,不一定刻意钻研,不一定花费更大的精力,而是浏览,关注一些,只要了解过去往事的一些大概,有所触及,掌握一点情况,对管理有点借鉴和帮助就可以。孙权给吕蒙提的要求不高,读书的目的很明确,不是去做高深艰难的学问,不是让吕蒙拿学历成为高学历的专门人才,不是让你吕蒙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学者,而是对工作、管理有所裨益,有所帮助就行了。要求比较低,只要读书就行。
    其四,曹植,天资聪颖的大才子
    谈三国文人,不能不提到曹植,他的七步诗非常著名,据说这首诗挽救了他的性命。曹植小时候就很聪明,肯定不是死学习的书呆子,脑瓜子好使,史书上说:出言为论,落笔成文,太了不起了,不只和曹操的教育有关系,和曹植本身的素养也有关,曹植是文学大家,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建安十五年,曹植十九岁的时候,正赶上曹操在新盖好的铜雀台上大宴群臣,曹植第一个交卷,而且此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作。
    总而言之,三国时期的那些考生,一般的都是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也有的精通一点,也有得多专多能,不过有一点,尽管有许多学问大家,但是他们身体还都可以,那么艰苦的条件,能够如此生存下去,并且跋山涉水的又想消灭别人的确极其不易。

欢迎朋友们关注江湖的长篇小说《曹操传》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9240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千古英雄张飞
后一篇:我不喜欢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