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湖文章连载三国文化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
很多人都知道曹操对于名士的态度,往往思之再三,慎之又慎。比如孔融数次讥笑,写文章侮辱自己;祢衡击鼓骂曹,曹操一忍再忍,后来让他到刘表那里,结果刘表手下大将黄祖不能容忍,结果被杀。有人把这笔帐也记到曹操头上,其实综合来讲,曹操还是能个大肚能容的人。相比之下,孙权有时倒显得气量很窄。
那是孙权很年轻的时候,距离大哥也刚好四年。建安九年,当时孙权二十一岁,也许是血气方刚。孙权大宴群僚,有个叫沈友的人,说话不中孙权的意。孙权大怒,说:别人都说你想造反,你知道吗?
沈友知道自己得罪的人比较多,于是就豁出去了,就说:当今天子在许都,没有忠于天子的心,才是乱臣贼子。像我这样的人,心里想着大汉朝,怎么是乱臣,又有什么可以诬为造反的呢?孙权大怒,喝令刀斧手,推出去斩之。
这个沈友,现在名不见经传,但在当时名气却很大。他本是吴郡人,十一岁的时候,名士华歆在江东游历,看见了沈友,于是惊呼道:沈郎,可以等上车和我说说话吗?
沈友四下的打量了一番,正直无私的人研讨学问,在公开的场合研讨礼仪。现在人一点不讲究仁义道德,出口伤人的比比皆是,不择手段的牟取钱财的到处都有,圣人的大道渐渐受到损坏,先生乃是一时之俊杰,将要弥补先王的教化,整顿风俗,可是却草率行事不讲究威仪,这就好像抱薪救火,不仅无补于事,反而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华歆有些惭愧的说道:自从桓帝灵帝以来,虽然出现太多的才俊,但是没有在幼小时代超过沈郎的。
等到沈友成年的时候,喜欢博览群书,善于写文章。也喜爱对军事著作发表自己的见解。曾经注释过孙子兵法,而且才思敏捷,善于巧对,演讲与口才超过一般人。每到一个地方,没有一个敢和他争辩的,都知道他的口锋极其厉害。当时人都说:他的文笔,他的舌辩,他的兵法,都超过那些行家里手。
孙权听说沈友是当世奇才,就用很大的礼节前去拜见,并且给他很高的待遇。和孙权相见,就议论应该做些王霸的策略,才是当时的要务,孙权对此很受感动,收敛起玩世不恭的态度。沈友开始向孙权陈述兼并荆州的策略,孙权自然立即采纳。每一次站在孙权的大臣中,总是批评起不正之风不留情面。不过正直的人总是很受到平庸人的排挤,很多人联合起来造沈友的谣言。结果被诬为谋反。孙权也认为沈友不会为自己效力,总在批驳自己的不足之处,就借故把他杀了,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
江湖客先生说:孙权,三国时期的佼佼者,素以赏识人才著称。对于周瑜,一直把他当成大哥哥一样看待。对待鲁肃,引为忠厚长者。善待吕蒙,吕蒙重病的时候,曾经寝食难安。只是对待死去的兄长孙策,有些刻薄,毕竟江东是孙策打得天下,等到自己称帝的时候,只是尊为桓王;对待陆逊,有些寡恩,毕竟陆逊是两次挽狂澜于既倒的人,当然对于不与自己合作或者自己认为别人不合作的人,他的态度比曹操更坚决,他的刀比曹操举得更快。这其实也是当时的乱世法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比起曹操不杀关羽自然气度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