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做行者的第一次杀人


标签:
江湖文章连载李治亚水浒文化 |
分类: 江湖评点名著水浒卷 |
武松在张青夫妇的巧妙掩饰下,做了一个陀头带发的僧人。一路上大步流星,直奔二龙山。此时正是十月天气,太阳下山快,不久天便转成了黑夜。
大约行了不过五十里。来了一座高岭旁,此时,月华如水,武松趁着月明,一步步上得岭来,见月从东边上来,岭上一片通明。正看之间,忽听有人发出淫荡的笑声。仔细看时,原来是一个道士正在搂着一个女人。武松大怒,于是,亮出戒刀,怒冲冲便去庵前敲门,接着与这老道便交战在一处。后来便把这老道结果了性命。
武松为何要杀那老道,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处于危险的境界么,其实此次武松杀人还有点匪夷所思,毕竟自己是在逃难,一旦被别人认出,或者被实名举报,该如何是好。很显然,武松在动手之前,一切事情业已想好了:
其一,武松自觉这一身打扮别人认不出自己,因此胆大。
其二,此时正值十月份夜间,天气阴冷,又是一个偏僻的所在。武松自己感觉神不知鬼不觉。
其三,武松的个性使然。和尚坐禅,道士行善,本来是自己分内的事情,这家伙却行为不端,打起坑蒙拐骗的主意,实在让人气恼。
其四,武松一路行来,秋月秋景,美不胜收,却让一个鸟道人夺了自己的雅兴。自己气愤不过,方才起了教训别人的意思。
其五,书上说:刀却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且把这个鸟先生试刀。也就在武松眼里,只要违反道义,都要有相应的处罚。须知这是戒刀。所谓戒刀,自然杀人时要引以为戒。
其六,最主要的是武松自己穿了行者的衣服,就感觉自己已经入了法门,以致自己的行为要与当时的清规戒律适应,以致动了杀心。
总之,武松尽管有人命官司在身,却好像没事人一般。继续行侠仗义,一路除恶,不过此时武松,表现出了应有的理智。
其一,绝不滥杀无辜。毕竟此处和飞云浦不同,与鸳鸯楼也不一样,武松只杀首恶。比如那个道长。
其二,武松杀人后要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从那女子的回答才知道,此地是蜈蚣岭,而那个道长,就是飞天蜈蚣,在此处却抢男霸女,胡作非为。
其三,武松杀人之后很是谨慎,甚至担心陌上女子使诈。
其四,武松让女子包好金银,自行逃命。自己却一丝一毫的钱财也不要,表现了武松自己行侠仗义的本色。
这就是英雄武松,如果没有仇恨,没有怨气,自然做的是天地间第一等事情,对恶人用拳头说话,对妇女或者弱者,有菩萨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