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湖文章连载李治亚文化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
曹操的父亲叫曹嵩,曾经官任太尉,家里很有钱,这家伙又爱招摇。被朝廷罢免太尉以后,在家里也不愿意多呆,因为曹操曾经遭到董卓的通缉,此时曹操在山东兖州已成了气候,于是曹嵩决定到山东一带避难。
曹嵩前来避难的消息传到兖州,泰山太守应劭自告奋勇前去迎接。曹操也很高兴,他很赏识应劭,应劭这个人很不简单,名门之后,他的父亲就是汝南的应奉,是一个执法如山的好官。
应劭学习很刻苦,早年就因为博览群书著称于世。汉灵帝的时候,曾经被推举为孝廉,推举为孝廉,就有做官的机会,不久应劭就被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聘为秘书之类的属官。
应劭不仅仅学问做得好,而且还很有政治远见。中平二年,汉阳贼边章韩遂与羌胡等少数民族连在一起危害朝廷,并且向东扩张。当时朝廷委派大将皇甫嵩前去征讨。皇甫嵩请朝廷委派三千乌桓人。当时北军将领提出乌桓人太少,不如用鲜卑人。于是争执不下,双方在将军府进行商议。韩卓提议:北军将领久在边陲,熟悉情况,不如派鲜卑五千人,一定能大获全胜。此言一出,立刻遭到应劭的反驳,应劭说:鲜卑远在漠北,与犬羊杂处在一起,没有规矩,没有礼仪。而且没有头领,天性贪婪,不讲信义,多次侵扰我大汉领域,边境上很少有太平日子。后来,因为开放了经商贸易,才来对我大汉朝有所归附。这些人目无法纪,一旦知道我们中国有珍奇异宝,一定会大肆掠夺。从前匈奴反叛,马续、王元二位将军派鲜卑五千人,武威太守赵冲也曾带着鲜卑人平叛,只是平叛之后,这些鲜卑人多为不法之事。用军令制裁,能跳动很多军人造反;如果稍微松懈下来,就能对周边的居民发动骚乱。因此抢劫住家户,查抄旅店,吃人家的牛羊,偷人家的骡马。朝廷的奖赏也不算少,可是还不愿离开,还拿群众的财物买铁。守将不愿意,这些鲜卑人就放火烧帐篷丝帛之类。边将有些担心,就常常顺应他们的无理要求。现在边章韩遂没有消灭,却使鲜卑人做大,实在不是理想的破敌方法。太守李参智勇双全,一定能激励士气,痛击敌人。不如先来观察,再做定夺。后来朝廷采纳了应劭的建议,果然和应劭预料的一样。
三年后,应劭在朝廷上任职。六年后,升任泰山太守。初平二年,黄巾三十万人进入泰山郡。应劭带领当地官员前去迎敌,前后斩敌人首级数千,或老弱万余人,装备物资两千两,泰山郡的黄巾军听到应劭的名声都非常害怕,因此泰山郡转危为安。
应劭在文学上很出色,在政治上有为,和曹操一直关系很好。所以当曹老爷子前来避难的时候,应劭争先恐后,只是天有不测风云。曹嵩却在泰山郡内的一个破庙里受到徐州牧陶谦的追杀,一说是陶谦部将张恺所为。应劭听说曹嵩死了,脑袋就炸了,把曹操的父亲给害死了,这实在不是一件小事。当时曹操痛恨的杀人凶手有三个,一个是张恺,跑得无影无踪;一个是陶谦,曹操率大军进行征伐;另一个就是应劭。曹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应劭吓得自动弃职,直奔冀州投于袁绍手下。
不久,升任袁绍的参谋。后来死于邺郡。不过他的弟弟应旸却在曹操手下任职,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应劭很擅长法律典籍,对当时的《汉仪》作了补充,也写了《汉官礼仪故事》。撰有《风俗通义》是研究古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又对《汉书》做了注解,都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