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治亚的博客
李治亚的博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5,255
  • 关注人气:44,9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三国时期的大忽悠

(2011-11-30 14:54:53)
标签:

江湖文章连载

李治亚

三国

文化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谁是三国时期的大忽悠

谁是三国时期的大忽悠

一提到大忽悠,马上使人忍俊不禁。这种高潮骗人的伎俩,使人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赵本山演绎的小品。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大忽悠,三国演义中的李肃就是这样的形象。
说李肃是忽悠,其实有案可查。当年董卓实力强大的时候,李肃是董卓手下的一员部将。和其他的人不同,李肃的口才极好。因为董卓爱惜吕布,李肃便自告奋勇,说自己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可以劝降吕布。董卓大喜,李肃便向董卓要了赤兔马,和一些贵重的银两,果然李肃开始了对吕布的忽悠。
第一,开始了看似无私的馈赠。先送给吕布一匹赤兔马,布便令牵过来看。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果然吕布是爱不释手。大将喜欢宝马自然都是这个心情。
第二,把自己搞得很崇高。李肃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希望吕布投降。可是不能让对方看出来,于是接着忽悠。当吕布问道自己拿什么来报答对方的深情厚谊的时候,李肃道:“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
第三,乘机离间吕布和丁原之间的关系。肃曰:“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布曰:“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
第四,乘机抬高对方,恭维对方,引出对吕布的惋惜。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
第五,见对方上钩,引出此行的目的。开始多董卓进行涂脂抹粉。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布曰:“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肃曰:“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布曰:“某欲从之,恨无门路。”肃取金珠、玉带列于布前。布惊曰:“何为有此?”肃令叱退左右,告布曰:“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献。赤兔马亦董公所赠也。”布曰:“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报之?”肃曰:“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
第六,为吕布提供方法。布曰:“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肃曰:“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布沈吟良久曰:“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肃曰:“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
于是吕布归降,自此董卓实力大增。不过当吕布和董卓闹僵的时候,还是这个李肃自告奋勇前去充当说客,要董卓前到受禅台送命。李肃知道,如今王允和吕布是同壕的战友,于是欣然前去,肃曰:“我亦欲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耳。今将军若此,是天赐也,肃岂敢有二心!”遂折箭为誓。
李肃当年是董卓的心腹,今日也假装的和以前无二。于是李肃开始了对董卓的一连串的忽悠。其实董卓和吕布不同,董卓比吕布有心计,怎奈是自己人过来,又加上自己志得意满、踌躇满志,哪里想到是对方忽悠自己。不过,面对着忽悠高手,董卓也显得很稚嫩。
第一,恭维对方,隐瞒实际情况。这是李肃的拿手好戏。人都喜欢听恭维话,李肃入拜。卓曰:“天子有何诏?”肃曰:“天子病体新痊,欲会文武于未央殿,议将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卓曰:“王允之意若何?”肃曰:“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
第二,曲意逢迎,解释当时发生的一连串自然现象。董卓行不到三十里,车忽折一轮,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卓问肃曰:“车折轮,马断辔,其兆若何?”李肃说这是你弃旧换新征兆,卓喜而信其言。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卓问肃曰:“此何祥也?”李肃说这是红光紫雾,你登基的好兆头卓,又喜而不疑。紧接着继续忽悠,这天晚上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首歌曲很凄惨,卓问李肃曰:“童谣主何吉凶?”肃曰:“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嘿嘿,李素真是少有的忽悠天才,总能把半信半疑的董卓说的信以为真,自己取代汉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总之,经过李肃的两番忽悠,使汉朝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是李肃,董卓怎能如虎添翼,凭空得到一员大将;不是李肃,董卓怎么会心甘情愿,引颈受戮。只是,李肃后来忽悠的戏份太少了,原因是当权者王允和吕布都是幽默感不强的人,后来董卓部将西凉兵来犯的时候,还是李肃出去打仗,结果失败了,可能吕布早就反感了李素,布大怒曰:“汝何挫吾锐气!”遂斩李肃,悬头军门。至此,三国第一个出场的大忽悠以生命的结束而告终,从此远离了当时的历史舞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