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侯惇,字元让,三国时期魏国大将,是曹操的嫡系将领之一,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与夏侯氏有一段渊源,所以曹操与夏侯惇也是亲密的哥们儿。
夏侯惇是西汉名臣夏侯婴之后。生于沛国谯郡,就是现在的安徽亳州市。十四岁时,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就杀了那个人,然后就亡命他乡,因此以性格刚烈有勇气而出名。
曹操在陈留起兵时,夏侯惇、夏侯渊兄弟率先来投。从此夏侯惇担任裨将,跟随征伐。曹操征陶谦时留惇守濮阳,期间陈宫反迎吕布来袭。夏侯惇与守将誓死守城,功不可没。曹操从徐州归还,从征吕布时被流矢射中左眼。当时夏侯惇把眼珠吐下,把射箭人擒杀,并且丝毫不停歇,继续冲入敌阵,奋勇杀敌。演义上这一段极为精彩,时人称之为盲夏侯。
不仅作战勇敢,夏侯惇屯田亦有作为。天遇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于是截断太寿水修建陂,亲自搬运泥土,鼓励将士种田,为曹魏军屯之邹型。
夏侯惇的勇猛及其对曹操的耿耿忠心深得曹操信赖,曹操迎献帝后以夏侯惇为河南尹。官渡之战时夏侯惇防守敖仓,掩护大军左侧安全。曹操破邺城后迁夏侯惇为伏波将军。从征孙权,曹操班师,留夏侯惇统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留守居巢。曹操经常邀请夏侯惇一起乘车外出,显得格外亲近,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别的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并下颁奖令说:“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夏侯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子充嗣。意思说夏侯惇虽然在军中任要职,仍然迎请老师传授知识武艺。性格非常节俭,一旦有多余的财物,必定分给别人。从来不挥霍钱财做应酬,不给子孙置产业。只看文字不看演义,你会发觉这几乎是一个儒将。清贵高雅之人。是真正的国之栋梁。可是依然在罗贯中的笔下,委琐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傻瓜型猛将。
总而言之,独眼将军夏侯惇之所以受到曹操的重任,不仅仅是因为姻亲关系和同乡关系(在古代,同乡关系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很被人们看重,顺带一句,典韦和许褚都是曹操同乡),还在于他自身具有相当的政治或军事才能。
江湖叹曰,夏侯元让非庸才,作战勇敢人敬爱。一将射箭未躲闪,忍痛吞睛真将才。追随曹公有大功,屯田修陂无余财。曹公亲自赐车盖,罗老先生真事埋,奈何夏侯近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