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民渡江的刘玄德做法可取吗


标签:
江湖文章连载李治亚三国文化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三国卷 |
刘备是个有福气的人,一到关键时刻就有人给他分忧解难。自从南阳请来了诸葛亮,刘备的日子就如咸鱼翻身,从此,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失魂落魄的人物了。
但是,这只是心理作用。表面上刘备还是很狼狈的。当曹操很利索的消灭了北方二袁势力之后,就逐步开始了对南方各地诸侯的举措。
不用动脑子都知道,下一步该是刘表等人。刘表占据荆州,显得很强大。而且在袁曹官渡之战中,忽左忽右的。曹操很生气,后果自然很严重。当曹操率领大军南下的时候,刘表一命呜呼了。即位的刘琮听从了手下将领的话,宣布了投降。当然刘琮没有死,后来一路做了青州刺史。
刘备意见曹操大军来了,就只有一个动作,跑。
跑的动作很慢。
刘备是个喜欢虚名的人物,这时节他有个著名的动作。叫做刘玄德携民渡江,是说老百姓都愿意和刘备一块儿逃亡。
这件事我私下以为刘备做错了。
首先,你过江就过江。大肆宣扬什么。你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何必临死还搭个垫背的。让别人和你一块儿去死,你于心何忍?
其次,你本来就不是曹操的对手,再加上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你是挟持老百姓用以对付曹操,还是想保护老百姓,只有你自己心里最清楚。
第三,结果自然你是知道的,战争是残酷的。这些老百姓在曹操大军的冲击下,自然是凶多吉少,曹操是罪魁祸首,你也难逃其咎。无意之间,你是杀害老百姓的麻烦制造者。
第四,很多老百姓的蜂拥而至,你让赵云等人无用武之地。那样的环境下,大家只有匆匆逃命。不利于交战。诸葛亮也是素手无策。
第五,后来一直搞不明白,为何刘备要携民渡江。是浩浩荡荡,显得壮观吗。还是有强烈的保民意识。壮观是有点,可是在曹操大军的铁蹄下,壮烈是有的。至于刘皇叔的保民意识,我看此时早化为乌有。当曹操大军来到的时候,刘备早已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如漏网之鱼。哪里顾得及百姓的安慰。自己的妻子儿女尚且丢在一旁。
第六,还是刘备的一贯作风,爱作秀。刘备本就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他不是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可是这时候和老百姓一块儿出逃,彰显自己的伟大。刘备有句名言,成大事者以民为本。江湖倒也不觉得,刘备有多民主,而是在刘备看来,这些老百姓都可以是自己今后称霸的资本,所以借以笼络自己的好名声还是必须的。
第七,假如刘备不和老百姓一块逃走,老百姓各司其职,安守本分,相信他们和以前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毕竟曹操实行的一些列政策,客观上还是稳定了经济发展的。要怪就怪我们的刘皇叔吧,一直妖魔化曹操,以致等曹操大军来了,却又没有办法保护老百姓。
刘备是个人物,一个能在难中转危为安的人,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人。借用一句诗来赞美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惜,当曹操大军来消灭自己的时候,只想依靠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来牵制曹军,自然是太困难了。所以当刘备看到战争的惨烈时,演义说刘备要拔下刀剑自刎,是自责,是无可奈何,是哀莫大于心死,还是再一次发挥极致的表演。我不得而知,不过刘玄德携民渡江,我以为老百姓做得太过了。假如你要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要时刻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最后让老百姓去选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