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为很多人的成功提供了用武之处。公孙瓒也是这样的人物,在演义中,他是刘备的同学兼好友,曾经是赵云的老上级。后来赵云曾伤心的对刘备说:以前都说公孙瓒是个爱民如子胸怀大志的人,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然后流着眼泪,刘备也有依依不舍之意。那么公孙瓒果真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吗,其实也不尽然。
下面咱一起去了解一下公孙瓒这个人。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今迁安、迁西一带)人,出身贵族。但是他的母亲地位卑贱,所以他只当了郡中小吏。公孙瓒有出众的相貌,很漂亮,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因此涿郡刘太守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跟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当然这期间他还有个同学叫刘备,后又被举为上等郡吏。
公孙瓒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话说岳父刘太守因事犯法,发配日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他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太守日用品,驾车护送。行前,他跪在祖坟前说:“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应随刘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气弥漫,我恐怕回不来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辞别了。”他慷慨悲泣,拜罢起身而去,围观的人无不感叹。后在途中获得了赦免。
公孙瓒,作战勇猛,胆大心细,威震边疆。有一次跟随数十名骑兵外出巡逻关塞,看到数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就退到空亭对随行队伍说:“如不主动进攻必将被杀。”于是手执长矛策马带队冲入鲜卑队伍,杀伤数十人,虽辛免于死,自己也损失过半。鲜卑人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进关塞。公孙瓒升迁为涿县县令。光和年间,边章、韩遂叛乱,朝廷从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征发三千精锐骑兵,并给予公孙瓒都督行事的符节,统帅此三千骑兵。公孙瓒率军到蓟中时,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人张纯引诱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等叛乱,攻占右北平郡(今河北丰润东南)、辽西郡属国的城市。公孙瓒以三千骑兵追讨张纯等叛贼,立下战功,升为骑督尉。此时,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归降公孙瓒。公孙瓒又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进驻属国,此后的五六年间,与北方少数民族争战不断,不过常常以打胜仗居多。
公孙瓒是个外战内行的人,在与辽西少数民族的交战中,他的勇敢是天生的。灵帝中平五年,乌桓丘力居部到青州(今山东淄博临淄北)、幽州、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掠夺。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等战于属国石门,张纯等大败,张纯于是抛下妻儿逃入鲜卑境内。公孙瓒继续追击,由于太深入,反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尽士溃,士卒死伤大半。丘力居军也粮尽疲乏,远走柳城。朝廷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公孙瓒于是统领兵马,守护边境。每次一听到敌人来袭,公孙瓒马上声疾色厉,作战时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倒夜深。从此乌桓都害怕公孙瓒的勇猛,不敢再来进犯。
令人望而生畏的白马将军。公孙瓒常与身边数十个善于骑射的人都骑白马,相互间为左右翼,自号
“白马义从”,数十人骑白马,一阵风的过去,抓住敌人如砍柴切菜一般。这样看来,他的成名完全在于战场上的一枪一刀拼来的。不愧是战场上的一员虎将。
公孙瓒也懂军事,曾经一手策划了以少胜多的战例。汉献帝初平二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今河北南皮东北),聚众三十万,欲与黑山军会合,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在东光南大破青州黄巾,斩首三万余。青州黄巾军弃辎重,奔走渡河。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时出击,再次大败黄巾军,死者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于是公孙瓒威名大震,封为蓟侯。
可惜这么一个人物,后来在与当地长官刘虞对于少数民族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公孙瓒主张强硬政策,刘虞主张怀柔,还有一件事,使两个人的矛盾更加激化。据说皇帝想东归洛阳,派刘虞之子刘和逃出长安,偷偷出武关去找刘虞,让刘虞率兵前来相迎。刘和途经袁术驻地,将此事告知了袁术。袁术扣留了刘和,让刘和给刘虞写信,答应等刘虞率兵前来为袁术后援,一起赴长安。公孙瓒知道袁术会叛变而制止刘虞,刘虞不听。公孙瓒担心袁术知道后恨他,派他堂弟公孙越率千余骑兵到袁术处相结好,而暗地又让袁术扣留刘和并夺占刘和兵马。因此,公孙瓒与刘虞的矛盾越来越深。后来,刘虞围剿公孙瓒,却死于他的手下。从此,公孙瓒的名声如日中天,不过也遭来了更大麻烦。自己的弟弟被袁绍军射死,从此与袁绍成为仇敌。内战外行呀,后来在与袁绍的作战中,自己自以为天下无敌,高筑营楼,内藏粮食三百万斛。可惜袁绍大军来攻的时候,自己引火自焚。
江湖客道:公孙瓒,人中之俊杰也。能从早年的不幸的家庭中脱颖而出,一步步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封疆大吏,可以看出他有雄厚的基础,过人的才华,高超的武艺,敏锐的判断力。可惜,在于强手逐鹿的时候,渐渐变得听不进臣下的任何意见,后来变得很残忍,且刚愎自用,以致被袁绍打败。以致外战内行,内战外行。一个集团或者一个企业应该能从公孙瓒身上吸取教训。早起创立品牌不怕经受挫折,后来企业要做大做强更要有一颗明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