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好多历史人物他们做了一些和平年代看似无法想象的事情,有些人总是站在现在的角度,对历史人物横加指责。我以为历史人物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离开了当时特定的环境,一切讨论边都不再有意义。东晋的邓攸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邓攸,字伯道,邓攸,字伯道,是平阳襄陵邓庄人,汝阴太守邓殷之孙。少年时就见识不同于常人。7岁前,父母、祖父母相继去世。年少失依,同弟弟一块生活。攸秉性谦和,正直寡求。一次,同乡前辈镇军将军贾混与他议论刑政,攸说:“关心民讼,固属应该,但能无讼更善。”贾混佩服其襟胸见地,把女儿许配给他。
邓攸曾经有一段不光彩的经历,在羯人石勒手下屈辱的生活过。邓攸想着寻思,可是石勒手下的谋士张宾是自己的好友。不过总是想着自己古国的邓攸总是想着回到自己的国家。办法不是没有。因为石勒手下人无意中燃着了大火,石勒很恼怒。有人便指责是邓攸干的。想没有办法可以争辩,于是回答是因为弟媳妇散发温酒而着火。勒赦免了他。事后那些人很感动,于是自我束缚前去见勒以说明邓攸,因而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诸多胡人没有不叹息而敬重他的。石勒过泗水,邓攸于是斫坏车子,用牛马驮着妻儿逃亡。又遇上贼人,掠走了他们的牛马,只好徒步行走,担着他的儿子及他的弟弟的儿子绥。
动乱年代的邓攸,急急如惊弓之鸟,匆匆如漏网之鱼。粮食不够吃,就吃树皮。树皮找不到,就……
他觉得不能保全两个孩子,于是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早亡,只有这一个儿子,天理不可以绝后,只好自弃我儿了。如果有幸能够存活,我今后应当有子了。”妻哭泣着答应了,于是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他的儿子早晨遗弃傍晚就赶上来了。流着眼泪的邓攸第二天,把儿子系于树上离开了。读到这里有人总是感慨邓攸的不仁,说虎毒尚且不食子。邓攸的做法岂不是太没有天理。
记得古人的几句话:惊蛙不可语天,拟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拘于时也,曲士不可语道,束于教也。
为人谦和的邓攸是个好官,心里没有虐待百姓的意思。到了江东。元帝任用邓攸为太子中庶子。邓攸载着米粮前去就任,并不接受俸禄,只喝吴水而已。当时郡中大饥,邓攸表奏朝廷赈济,没有得到回音,于是私自开仓放粮。台派遣散骑常侍前往桓彝、虞斐慰劳饥民,了解邓攸从政的好坏,于是有人弹劾邓攸私出谷粮之罪。很快朝廷下诏原谅了他。邓攸在州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时期的好太守。后托病去职。郡中送迎钱财数百万,邓攸离去,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邓攸的船,不得行进,邓攸于是小停,夜晚离去。吴地人歌颂他说:“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
。邓侯挽不留 ,谢令推不去
。”百姓诣见台请求留下邓攸一年,没有得到应允。拜为侍中。一年后,转任吏部尚书。蔬食弊衣,节俭来赈济贫乏。为人天性谦和,喜欢与人结交,宾无贵贱,一律平等。
因为一直没有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时邓攸曾经娶了一个小妾,非常宠爱她。一年多后,闲聊时询问她的来历,小妾说自己是中原人,因战乱而避难江东,并忆起她父母的姓名,邓攸才知道小妾竟然是自己的外甥女。邓攸一向以道德操守标榜,平时言行没有任何缺憾。听了她的话后,邓攸终生悔恨不已,并不再纳妾。
江湖曰:邓攸,性情中人,因为不忍心自己兄弟无后,甘愿舍弃自己的儿子,虽然残忍,却也无可无可奈何。清贫的邓攸还时时接济别人,如果不是赶上了乱世,他怎能阴错阳差的与自己的亲外甥女有了肌肤之亲。呜呼,让人痛惜的邓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