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也有愤青


标签:
江湖文章连载江湖文章江湖文化 |
分类: 江湖评点历史唐宋卷 |
“愤青”英语简称GTK“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年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般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被简称为愤青,
头两句画出了洪迈的丑态,下面三句便讽刺他道:一天的饥饿都忍受不住,就屈服了,实在可耻!汉代的苏武在匈奴十九个春秋又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呢!“争禁”,即怎禁,如何经得起的意思。看看西汉的苏武,那可是汉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一个响当当的使臣,匈奴单于逼他投降,他不肯,被流放在北海牧羊,餐风宿露,受尽折磨,他也不肯。苏武居北海荒原放羊,含羞忍辱苦熬了十九年,后来终于回到长安。苏武成为坚持民族气节、不辱使命的光辉典型,所以这首词拿他来与屈辱的洪迈对比。一个是一天不堪忍受,一个是苦熬了十九年。两相对照,软骨头的洪迈不就显得更可耻了吗?
词的下片进一步对洪迈回国后的装腔作势进行揭露和讽刺。
下片的意思是说:洪迈的老子当初被扣在金国一筹莫展,又怎能指望洪迈能为国解忧呢?可是他出使归来还要吹牛,夸耀自己的辩才,真是个不要脸的蠢家伙。他这种人是一得到机会就喜欢摇头摆尾,装腔作势的。据《宋史》本传记载,洪迈的父亲出使金国,也曾被软禁,十五年后回国,宋高宗称他是苏武一样的人物,和他的父亲相比,洪迈显然不如老子,尽管老子在金营束手无策,但还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人。
这首词的讽刺意味是很强的。因为它揭露的不仅是洪迈一个人。在南宋朝廷中,象他这样在敌人面前胆小如鼠、而对人民却威风如虎的官员,又何止洪迈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