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一个符号,在古代,它有无上的光荣,能够对人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为了得到皇帝的宝座,很多人前赴后继,争相上演了一幕幕多彩的大戏。你看吧,像隋炀帝杨广,属于子杀父的;像唐太宗李世民,属于弟诛兄的;像武则天属于母害子的;像司马伦属于祖夺孙的。人一旦有了称皇帝的欲望,就会六亲不认,做事荒唐,甚至会伤天害理,违背伦常。
今天所说的,倒是不同于上述一类,他是两晋时代具有标志符号的人物,此人在西晋属于末流人物,他不是先皇的子嗣,而且地位很是一般,与嫡长子的位置相差甚远,但是当时的人物却鬼使神差把他推上了东晋皇帝的宝座,此人就是东晋的开国君主,原琅琊王司马睿。
这司马睿本是司马懿的后人,父亲司马觐是司马懿第五子琅邪王司马伷的长子。当时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太子司马炎开创了晋国江山,司马炎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也做了江山就是晋惠帝。不过司马衷做皇帝实在不怎么样,先是太后的父亲杨骏把持朝政,然后是皇后贾南风乱政,接着皇亲宗室纷纷秉持朝政,你方唱罢我方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相机粉墨登场,不仅扰乱了大晋的子民,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同样西晋的王族皇室也大都在这场动乱中无法保全自己,有的是死于王室之间明争暗斗,有的是死于各少数民族的纷争,而琅琊王司马睿却在动乱中苟延残喘,亡命江东的确不是一般人物。
司马睿不想做皇帝,因为他知道做皇帝的下场。司马伦当时多牛,手下有一大群文武官员位置溜须拍马歌功颂德,对手是司马衷,一个弱智的人物,最后司马伦竟然不是傻皇帝的对手,尽管大呼请罪,却也难逃死亡的厄运。还有先前的两位皇帝,一个是晋怀帝司马炽,一个是晋愍帝司马业,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死于贼匈奴刘聪的手下,受尽了屈辱。擒贼擒王,一旦被立为皇帝,如果经营不好,势必会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出头的椽子先烂吗。
司马睿不想做皇帝,还是因为他自己有自知之明。他是谁的儿子,他一直在疑惑,很多人都在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当然他自己有家谱,他知道他是琅琊王司马伷的儿子,但是一些咬舌头的人都说他是牛金的孩子,牛金不认识,早死了。问他的母亲,一个漂亮的穿着华丽的妇人,却遭到母亲的一阵毒打,他当然是自己父亲的儿子,他的父亲是谁,大名鼎鼎的琅琊王司马伷。
司马睿不想做皇帝,因为他知道很多人都不买他的帐,都认为他不是做皇帝的那根葱。怀帝司马炽即位后,于永嘉元年七月十一日,朝廷任命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持符节,镇守建业。九月初一,琅邪王司马睿到达建业。司马睿让安东司马王导作为主要谋士,对他推心置腹,非常信任,每件事都找王导咨询。司马睿名望声誉一直很轻,吴地人们都不附从,在建业居住了很久,士大夫没有来拜访的。司马睿很忧郁,知道自己威信不行。
但司马睿是聪明的,他知道王导的威望,在当时如果抓住了王导,就能掌握了江南士子的舆论导向,于是司马睿便请王导想办法,办法不是没有。正赶上司马睿出去观看禊祭,王导让司马睿乘上抬轿,安排了威严的仪仗。王导和名士们都骑马侍从,纪瞻、顾荣等人见了后感到惊异,一个跟着一个地在道路左边行拜礼。王导就劝说司马睿道:“顾荣、贺循,都是这个地区最具名望的人了,应当结交他们来收服人心,他们两人来了,就没有不来的人。”司马睿就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个人都接受邀请而来到司马睿处,司马睿让贺循担任吴国内史,顾荣担任军司马,加授散骑常侍。军政事务,都与他们商议。又让纪瞻担任军咨祭酒,卞粹的儿子卞壸担任从事中郎,周任仓曹属,琅邪人刘超任舍人,张昭的曾孙张闓和鲁国的孔衍任参军。王导对司马睿说:“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士人,通过节俭的办法保证用度的充足,以清静无为的原则处理政务,安抚以前的故旧部下与新结交的士人。”所以得到了江东地区人们的信任。
司马睿很聪明,重用了王导,自然对王导的话言听计从。当时北方大乱以后,北方的士族纷纷逃到江南避难。王导劝说司马睿要及时救济他们,并把他们中间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来。司马睿听从了他的建议,前前后后吸收了大量的北方士族,深得他们的欢心。就这样,司马睿靠着王导的辅佐,既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他的地位才逐渐巩固起来。他非常感激王导,对王导说:“你就是我的萧何啊!”
太兴元年(318年)三月初七,愍帝死讯传至建康,晋王服斩衰丧服,别居倚庐。百官奏请司马睿使用皇帝尊号,司马睿不同意。内史纪瞻一面上书此时此刻必须拥立殿下登基,一面安排御座。司马睿命中将军韩绩撤去御座,纪瞻大怒:陛下众望所归,上应天星,谁敢撤位,撤位者斩。右将军王导等人也再三劝说,三月初十,晋王司马睿即帝位。文武百官陪列于两侧,晋元帝司马睿令王导登御床同坐,王导坚决拒绝,说:“如果太阳与天下万物等同,怎么能俯照苍生!”司马睿这才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上。尽管王导不坐在龙床上,不过王与马共天下的传说却不胫而走。司马睿尽管是东晋的第一代君主,却由于先天不足,手下没有太多的兵马,所以支撑半壁江山尚显不足,哪有余力西征北伐。一时间群雄割据,十六国的故事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