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的思想家,他的道家学说一直为国人仰慕。历史上对于老子的出生地一直众说纷纭,就连百度上,也采用两种说法,一说河南鹿邑,一说安徽涡阳。两个地方都有自己相应的记录文献,拨开重重历史云雾,江湖认为,老子其实应该是亳州人。
其一,历史沿革 据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司马贞《史记索隐》云:“苦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司马贞《史记索隐》云:“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郦道元《水经注》称:“边韶老子碑云老子楚相人也,相虚荒,今属苦,城犹存,在赖游乡之东,涡水处其阳”,(元初涡河由太清宫南边改道走太清宫北边)。翻阅历代国史,各种词书,名人论著以及《河南省志》、《归德府志》、《江南通志》、《安徽省通志》、《毫州志》都明确记载,老子生地在安徽省亳州市。史学界、哲学界、宗教界及研老专家,或著书立说,或撰写老证论文,论证老子出生地与安徽亳州有关。东晋伏滔《北征记》曰:“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水相通。”《古史考》说:“有曲仁里,老子里也。”曹魏黄初三年《修老子庙诏》也称:“涡水北有老子庙。”《水经注》还说:“涡水又东南屈,迳赖乡西,谷水注之……谷水自此东入涡水,涡水又北,迳老子庙东。”明确记载老子故里在涡河北岸的谷水入涡处。此后,《大明一统志》、《大明中都志》、《大清一统志》、《涡阳县志》均明确记载老子庙在亳州东部。
其二 亳州境内,李姓后人特多。而且他们称李树上接的果实李子叫讳子。讳是不该说的意思,为先人避讳,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据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史记·索隐》说老子“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李母怀胎八十一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儿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诞生就用手指着李树,自认李姓。从此亳州后人称李子为讳子。这里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孔子驾车到亳州寻找老子问礼,在亳州北,见一个小孩正在大路上不动,孔子连忙派子路前去让那个小孩子离开,谁知子路无功而返。孔子连忙亲自去看,原来一个小孩在大路上化了一道城池(当时的一种游戏),那小孩看见孔子,纹丝不动,当孔子问他为何不让路的时候,他说老先生,久闻你是饱学之士,我正在把守城池,请问老先生是车给城让路,还是城给车让路。孔子手拈长须道:自然是车给城让路。然后拉住子路,对门下众弟子道:这是圣人的故乡,所以才有这样出众的童子,不足为怪。后人把小孩子难住孔子的地方,叫小难集。意思是小孩子难住了孔子,后来慢慢演化就变成今日亳州市谯城区城北乡小奈集。
其三,历史与老子相关的名胜古迹较多。亳州境内有历史悠久的道德中宫。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历代祭祀老子的宫观,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宫”。内有老子道德经石刻,并陈列有关老子的文献资料。宫前有问礼巷,传说是当年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地。宋时,涡河之滨有三个老子庙:河南省鹿邑县的上清官、亳州城内的道德中宫、涡阳城北的下清宫。按理说,中国人有中庸思想,不偏不倚,道德中宫所在地才应该是老子的故乡。老子名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聃是谥号,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创始者,曾任周守藏室之吏。相传,唐太宗、唐唐宗、宋真宗均曾巡莅亳州,拜谒老子庙。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号,宋真宗则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号。欧阳修知亳州时有诗:“颖亳相望乐未央,吾州乃得诒仙乡”。现有山门3间,上题“道德中宫”四字,中殿礼人祖,后殿奉老子,有高3.1米的老子像。东院有殿3间,敬鲁班,门题“紫气东来”,西院有殿3间,敬财神,门题“青牛西渡”。道德中宫现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笔者无意卷入纷纷扰扰的名人故里之争,只是从家乡的有关典籍及史料中来查看,老子的出生地。无论老子他出身在哪里,亳州谯城、亳州涡阳、还是河南鹿邑,在古代漫长的社会,这些地方都隶属于亳州,无论它今天属于什么地方,我们都要好好继承老子博大的人文精神,顺应自然,加强修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世界观,为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