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外表的漂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物的内在并不成比例。三国时期的庞统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庞统是一个很丑的人,就是因为不英俊的外表而被别人拒之千里之外。这在三国时期和漂亮的帅哥周郎孙策诸葛亮等人形成巨大的发差。有人说,庞统、曹操、张松都是长相奇丑的人,但都是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
庞统字士元,是襄阳人。他虽然外表不太好看,但是由于学问渊博,见识非凡,深深被善于发现人才的司马徽看好,想当年,庞统年轻名声低微,前去拜见,司马徽在桑树上,庞统坐在树下,二人纵论天下大事,司马会感到这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认为他是当时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呼为凤雏,自此庞统之名大振。庞统好称颂别人,总有不实之处,夸奖的过了头。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天下大乱,好人太少了,坏人多,人心不古,如果不多夸夸别人的优点,更不利于拯救这个国家。这样也能让有利于国家的志士脱颖而出,难道这样做不应该么。
吴将周瑜在赤壁大战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当周瑜病逝的时候,统送丧至吴,东吴人都知道庞统的才华。所以陆绩、顾劭、全琮都去询问对自己的评价。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绩、劭谓统曰:“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于是,庞统跟他们深相结交而归。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庞统早年便以“凤雏”之名与诸葛亮齐名于荆州。当时人评价他的经典言语是:“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曹操率军南下,庞统站在荆州的立场上是不愿意让生灵涂炭的,据说也出过不少计策,但诈降计使曹孟德用铁锁连起战船却不见于正史,可能是罗贯中先生送给庞统的一件厚礼,和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一样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不过罗老先生写的煞有其事,让人不得不信。庞统的名声很大,不过孙权并不喜欢他,演义上说庞统长得太丑,不像周瑜风姿俏丽,也不像孙权本人碧眼紫冉有英雄之表,其貌不扬。无奈鲁肃给刘备写封信,盛赞庞统。于是庞统来投刘备,按理说刘备应该惺惺相惜,因为刘备也是大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视其耳,也不怎么潇洒。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日日酗酒,张飞闻言大怒,星夜前去,庞统让其坐在一侧,立刻升堂审案,竟然民无怨声。据说当初嫌弃官小,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更重要的是,庞统正是实现隆中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
话说刘备在庞统的帮助下率军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却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时刘备已醉,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庞统起身而退。刘备马上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饮食自若。刘备说:“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庞统说:“君臣俱失”刘备大笑,酒宴上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看来,人长得丑不是缺点,别人不用你更不是坏事,只要你是块金字,无论放在那里,总会发光的。也奉劝某些领导,万不可以貌取人,须知你手下可能有庞统那样的人物未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