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阜阳心得\

标签:
江湖杂谈教育 |
分类: 江湖教学随笔卷二 |
春天的四月,细雨蒙蒙,我们一行百人,坐上学校的专车,前去阜阳参加安徽省中小学班主任管理高峰论坛。
这是由安徽青年报社主办,讲坛设立在安徽阜阳商校院内,想当年这是一所有名的学校,商学毕业的学生全都能分到工作,现在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中专生的就业也自然成了难题。在去往阜阳的路上,大家都没有说话,因为当时天还没有亮,大家昏昏沉沉的,沿途静悄悄的。 经过两天的学习,大家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李镇西还有桂贤娣李迪等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他们犹为的激动。笔者想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对三位的仰慕之情。 李迪 ,学生的好朋友 从心里说,对李迪这位老师,一开始就有了好感。她的语言很富感染力,她学的是音乐,本身的文学功力相当独到,给学生做起工作来,往往不动声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总感到李迪老师善于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李迪老师很有亲和力,看到她随手拈出的诗文总是佩服,她的音乐才华也足以让人羡慕,只是她更有一颗关爱孩子的心灵。一直被她的故事所吸引,尤其是她所讲的男女生之间的情感教育更是让人看到了一个职业教师的风采。 李镇西,应该做学生崇高思想的引路人 李镇西老师,是与魏书生齐名的老师,南李北魏,驰骋于教育界,让杏坛众人无不仰慕。李老师话很平和,称好多杂志对他的赞誉都是不实之词,有夸大之嫌,先生很朴实。但是说起学生来,显然带着自豪,他说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要有一个爱学生的心。 先生从情感,智慧思想谈起,让我有种顿开茅塞之感,以前总嫌世风日下,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是一大批教师缺乏远大的理想,当然包括本人在内,把一批好孩子给耽误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师如果志向不高远,整天游手好闲,东拉西扯,怎能让学生信服。尊其师才能信其道。 桂贤娣,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桂老师应该是一位表演天才,老师讲到童年不幸经历的时候,令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无不动容,她说小时候自己的母亲讨厌自己的时候,没有丝毫对母亲的仇恨,只是庆幸有了一位深爱自己的好父亲。生活在文革时代的她,竟然在父亲阴差阳错的教导下,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教育大理论。听桂老师的课,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思绪万千,时而热泪滚滚,时而悔恨交加。老师讲她与学生的交往时那样的自然,孩子有多可爱,就有多可恨;有多可恨就有多可爱。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孩子也不例外,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要求学生。她讲的小红帽的故事,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爱心,让人伤感;她将了自己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故事,令人感佩。很多老师听过课都感到桂老师有艺术家的气质,演谁像谁。 走进名师,就走进了一台台生动的电视剧。其中主角人物,就是这些平时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桂老师的话语掷地有声,硕大的人民大会堂有一个普通教师的一席之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无愧于这一伟大的称号,他们不慕名利,但是往往更能达到别人的认可。因为他们装有爱学生的心,这颗心是伟大的,没有丝毫的功利色彩。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可能越是高尚的,越最能拒绝低俗的东西。 祝福老师的道路越走越宽。 |
前一篇:江湖客痴谈红楼之21不幸的巧姐
后一篇:江湖客笑谈水浒之23神机军师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