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湖客痴谈红楼之九自以为很聪明的袭人

(2010-04-05 22:14:55)
标签:

江湖

文化

杂谈

分类: 江湖评点名著红楼卷

 

江湖客痴谈红楼之九自以为很聪明的袭人



  袭人是宝玉的大丫头,和晴雯齐名,一直是令人争议的人物。原名花珍珠(一作蕊珠)。由于人们对薛宝钗的缘故,很多人觉得袭人和宝钗一样,待人很虚伪,对她也多不喜欢,其实袭人是个很可怜的人。

  袭人是个丫头,小时候,家里穷的没饭吃了,就将她卖了几两银子活命。她原是服侍贾母之婢,为贾母房中八大丫鬟之一。也服侍过史湘云。因贾母溺爱宝玉,觉得她心地纯良、恪尽职守,恐宝玉之婢不足使,就将她与了宝玉。宝玉听闻她姓花,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阴晴”为其改名袭人。因为少小离家,对于自己的父母实在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而对于贾家尤其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贾宝玉,袭人是动了真情,也从内心里尊重他体贴他爱护他,也处处提醒他,该如何去做,虽然有时遭到宝玉的讥讽,却总是痴心不改。

  袭人长得漂亮,细挑身子,慢长脸儿。对人很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就连下级小红、佳蕙也对其服气,是出了名的贤人。

  袭人的判词:只见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有人总爱拿袭人和宝玉有过肌肤之亲说事,袭人是什么身份,是丫鬟,丫鬟自然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对于袭人来说,他从小就被卖入贾府,没有得到过正常的父爱母爱,对一个生性温顺的女孩子而言,这种缺失性的经验,使她很自然的会去寻找一种感觉来替代。贾府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比起狠心将她卖入贾府的父母来,她先后服侍过的主子贾母,史湘云,宝玉对她都还不错,这自然使她对贾府产生一种归属感。正是这种归属感,才使她“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也正是这种归属感,当贾宝玉对她提出性要求的时候,她没有表现出一个女孩子正常情况下应有的矜持,而是认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从封建礼法上说,两个人这种偷吃禁果的行为绝对是一种苟合,绝对谈不上合乎礼法。袭人“亦不为越礼”的想法,并不是因为她的无知,而是因为她对贾府,对宝玉的依恋之深,已经到了无可不为的地步。在她的内心里,早将自己的当做了贾府的一份子,宝玉的这种要求,在她看来,是很合理,很正常,甚至是她内心所希望的。曹雪芹让袭人第二次出场便与贾宝玉发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突出袭人对贾府的这种归属感。甚至袭人对宝玉的感情,有很大一部份也是因为这种归属感而产生的,而不是象其他的女孩子那样,是因为宝玉对她们的关心体贴。关于这种归属感,在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袭人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说明:“原来袭人在家,听见他母兄要赎他回去,他就说至死也不回去的.又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也不朝打暮骂.况且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这会子又赎我作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因此哭闹了一阵。”

  很显然,对贾府这种深切的认同和归属感,是袭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袭人很有远见,她的见解让一直头疼的王夫人感到很震惊,同时又充满感激:“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表面逆着主子,实际是为主子的长远利益说话,袭人算准了这一点,她进言的风险很小,把握很大。一句话收到了一石数鸟的效果。一曰表忠心,二曰讲原则,三曰在男女大防的大旗下排除了所有竞争对手,埋伏下日后逐晴雯等人的种子,尤其是投合了王夫人的心,

袭人不是个处处搬弄是非的小人,话说王夫人见房内无人,便问道:"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挨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了,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袭人道:我倒没听见这话。只听说为二爷霸占戏子,人家来和老爷要,--为这个打的"。王夫人摇头说道:"也为这个,还有别的原故"。袭人道:"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以上这段话,足以证明,袭人不是踩别人肩膀望上爬的人,更不是阴险狡诈的告密者。因为我们知道,袭人想告密,讨好王夫人,这可真是天赐良机!袭人明明已问过茗烟,知道宝玉挨打,是贾环谗言所害,况且,"王夫人见房内无人"方问她,还特地许愿不叫别人知道,如果袭人想告密,以讨王夫人欢心,这一回实在是又方便、又隐蔽、又安全,然而,袭人绝不搬弄是非,她斩钉截铁地回答王夫人"我倒没听见这话",又说,"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袭人连忙回道:“如今二爷也大了……‘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人……反说坏了……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惟有灯知道罢了。”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的一般……心内越发感谢袭人不尽……

  一张巧嘴,左右都是理,深刻远见,自责自律,勇于担待,敢冒不韪,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她的话她的水平她的表达时机与措辞比贾政夫妇都高明许多。于是王夫人感激涕零,五体投地,心服口服,拿袭人当成了恩人和救命菩萨。她叫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儿这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这样好。罢了,你且去罢,我自有道理。只是还有一句话:你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好一个深谋远虑,处心积虑的袭人,为了自己的前途精心设计,可说是煞费苦心,用尽心机。没有想到当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之际,第一个被人赶出去的大丫头就是袭人,岂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枉为他人做嫁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