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行第三次“隐形降息”,所以货基反弹没指望了

(2014-10-14 23:38:11)
标签:

杂谈

周二,央行循惯例,进行了公开市场操作,进行了200亿元14天的正回购操作回笼资金。不过,惯例之下,却隐藏了央行今年第三次“隐形降息”。这意味着,短期市场利率仍将继续下降,诸位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收益反弹是没啥大希望了。

正回购利率三度下降

央行在官网公布了最新的公开市场操作,一如既往的采用14天正回购操作,即商业银行按照约定利率将资金拆借给央行,14日后央行将资金还给商业银行。此举意味着货币流通系统中的资金减少,具有回笼流动性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央行进行正回购的规模更受市场关注,不过自9月30日以来,央行三次正回购规模均为200亿元,并无加大回笼流动性的需求。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今次央行正回购回笼资金,给出的约定利率仅为3.4%,较此前3.5%的水平下降了0.1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下调14天正回购的利率:7月31日央行年内首度下调,14日正回购从3.8%下降至3.7%;9月18日则是第二次,从3.7%下降至3.5%。

央行“隐形降息”引导利率下降

正回购利率下降,在业内人士看来可以视作一次隐形降息,在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张晶看来,未来利率的下行,将不是以传统的存贷款利率下行为观察标志。

传统降息,由于针对的是市场整体利率,影响巨大,从近期央行货币调控来看,越来越少采用这一方式。与之相比,正回购仅牵涉到与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拆借,而且规模有限,但就释放信号价值,作用却是一致。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指出,央行下调正回购利率,旨在弱化银行将流动性头寸上缴至央行的动机,激励银行将更多的流动性配置于信贷类资产。而伴随市场流动性增加,短期市场利率自然下降,正因此管清友认为此举有助于打开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进而在经济低迷时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从以往两次央行正回购利率下调后的市场表现来看,上述“释放信号”的确起到了引导短期利率下降的作用。从标志性的1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看,首次“隐形降息”前一日即7月30日的时候位于4.525%,到9月17日则下降至3.519%;而到10月13日更低至3.279%,显然市场对于央行的信号心领神会,自行降低了市场利率。在张晶看来,央行未来仍有进一步引导市场利率下降的可能,年内有望再次看到正回购利率下降的操作。

央行第三次“隐形降息”,所以货基反弹没指望了两次正回购利率下降(红线)后SHIBOR14天利率走势

市场利率下降,对我等普通投资者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

货币市场基金的利率水平恐怕仍将低位盘整甚至继续小跌,反弹是没啥指望了。所以不用的资金还是多买些牺牲流动性的高息理财产品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