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Harvey Nichols

(2005-05-30 15:57:53)
标签:

杂谈

   前段时间路过置地广场,发现好大的一块区域被一块颇为性感的广告牌遮掩着。当时也没有注意,以为是哪个新入住的时装品牌。后来才知道,是潘迪生家族要将英国老牌百货公司Harvey Nichols香港,在置地开设一个五层的店中店。

  Harvey Nichols在英国是和Harrods及Selfridges齐名的三大百货公司,之前我对它的了解仅限于此。后来看原复生的《原氏物语》财经评论集,发现一篇谈论潘迪生家族在Harvey Nichols上表现出的高超财技,颇为有趣。于是便搜集了一些关于Harvey Nichols以及潘迪生家族的资料,发现颇有看头,那就撰写一文,与大家分享。
  前面说了,Harvey Nichols是英国老牌百货公司,1813年由Benjamin Harvey创办于伦敦Knightsbridge 和Sloane街角。1920年生意交到了Benjamin Harvey的女儿手中,他女儿又找来Colonel Nichols合伙,专门售卖奢侈品。Harvey Nichols也有两名合作者而得名。此后Harvey Nichols几经转手,1919年被Debenhams收购,1985年又被Burton Group转购,在这个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上,Harvey Nichols渐显老态,江河日下,出现重大的经营问题。
  于是,1991年,本文的主角有“名牌潘”之称的潘迪生博士上场了。他通过旗下的上市公司迪生创建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Harvey Nichols的全部股权。此后潘迪生便通过其对于奢侈品市场的充分了解,派驻港人Joseph Wan担任行政总裁,将Harvey Nichols定位于时装为主,走“Sexy and Glamorous Lifestyle”的路线,又引入餐厅、Beauty等部门,开创百货业先河,此后Harvey Nichols不断扩张,里茲、伯明罕、愛丁堡也开了新店。
一方面是潘迪生家族治理下的Harvey Nichols大有起色,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全面复苏,单单Harvey Nichols伦敦总店的物业被估值就超过当年的收购额,于是1996年潘迪生把握机会将Harvey Nichols于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以270便士的价格出售49.9%股权,仅这半数股份便套现7500万英镑,不但已经收回了之前所有的投资还有多,自然是大赚了一笔。
  没多久,股市下滑,股价处于205便士左右,此时潘迪生个人提出以170便士的价格向其作为大股东的迪生创建购入后者持有的50.1%的Harvey Nichols股权,而后者以专注亚洲市场,需要套取现金进一步大发展,也同意这样的建议。虽然收购价170便士低于当时205便士的市价,不过考虑到是大规模的股权转让,那个世道有些折价也不奇怪,所以交易顺利完成。
  到了2003年,Harvey Nichols股价又有所上升,大约在250便士不到的位置徘徊,潘迪生私人提出以250便士的价格将Harvey Nichols私有化。当时潘迪生的做法还引起一段风波,因为原先潘迪生是提出以债务偿还安排的建议来完成私有化,但是根据英国当时的法律,需要75%的股东同意。而持有15%股权的德意志资产管理表示反对,所以决意被否决。市场本以为潘迪生会提高收购价来完成收购,谁知其钻了一条法律的空子,继续以 250便士的价格,但是改以全面收购的方式来完成私有化,根据当时法律仅需50%便可通过,所以自然是无惊无险的完成了私有化过程。
  回顾整个过程,便会发现潘迪生家族在整个交易中从来就没有吃亏过,充分展现了潘迪生个人不仅懂得奢侈品的经营,而且资本市场也玩得非常转。所以虽然迪生创建作为潘迪生家族奢侈品业务的旗舰公司经营尚算不错,但是迪生创建却绝非好的股票选择,因为作为小股东要想沾大股东潘迪生的光实在不易,别的不说,比较一下潘迪生问迪生创建买入Harvey Nichols和私有化时问伦敦投资者买入的价格就知道,上市公司还是吃亏不少的。
  这样的潘迪生,当作偶像崇拜一把可以,但是把血汗钱买他做大股东的公司,却是万万不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