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掘墓人Skype

(2005-05-30 15:59:10)
标签:

杂谈

   Skype是伟大的。
  从以十年记的历史纬度来看,Skype正在做语音通讯产业的掘墓人,为时下的固网运营商掘墓,为时下的长话运营商掘墓,也为时下自己的几项收费项目掘墓。葬送完一切可以葬送的对象,Skype也许将开创一个真正的VoIP时代。
  Skype是一个来自欧洲基于P2P技术的即时语音通讯软件,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以语音为侧重的即时通讯软件(IM),也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有IM功能的VoIP应用,就个人而言,别把Skype当IM看是我的一贯宗旨。
  就VoIP这个时下大热的领域而言,Skype和Vonage是两颗明星,浏览任何一个关注VoIP的新闻网站或者Blog,你都可以发现大量关于他们的新闻和动态。如果具体分析一下,Vonage这家立足美国市场的宽带电话服务商所吸引的眼球要来得更多一些。但是这却并不妨碍我给予Skype更高的评价——因为Skype是真正无疆界的,而这个正是VoIP的最大特性和优势。
  Skype是软的,而Vonage是硬的。这里的软硬,指的自然是软件还是硬件。Skype是一个软件,一个可以运行在诸如Windows、Linux、Mac以及PocketPC多个平台的软件,假以时日, Skype可以运行的平台应该将越来越多,比如Symbian,比如Palm。作为用户,你只需要从互联网上下载对应的软件版本,安装运行之后便可立刻享用Skype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有网络的地方,Skype将无所不在。而与此相反,Vonage是一个基于硬件设备的应用,你必须将专用的一个转换器接上网络连接、接上传统电话机才可以使用相关服务。虽然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样的设备不需要电脑支持,更加傻瓜,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专有硬件设备也局限了Vonage的扩张速度,只有在那些能够提供硬件设备出售或者说Vonage的经销商涉及的地方,你才能够享用到Vonage的服务——很可惜,Vonage的足迹暂时近局限于美国,对于我等中国用户,Skype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在VoIP这个意图以IP技术打破传统交换网技术局限,实现声音无疆界的产业,作为VoIP应用的Vonage没有因为技术而是因为设备而被局限在传统的疆界之中,这实在是一个无奈的反讽。虽然从长远来看, Skype一定会硬起来,推出傻瓜化的硬件设备,Vonage也会软下来,推出基于计算机的简便版本,但是出发点的不同再配以时间差,Vonage要在全球范围内赶超Skype,怕是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Skype是未来的,而Vonage是传统的。仔细分析两者的资费,你便会发现 Vonage只是一个使用了VoIP技术的传统电话运营商,他会把收费截然的分成本地电话和国际长途两个部分,而Skype则不同,它根本便没有所谓本地电话和国际长途的分别,你所处的地域没有任何意义,唯一决定资费的便是你所拨打的传统电话号码的地区。我不否认,就目前为止,Vonage推出的 24.99美元/月的无限制本地电话拨打服务很吸引我,与此同时,习惯了香港本地电话包月无限制拨打的我并不喜欢在购买了SkypeIn提供的香港本地固网电话号码之后还需要以0.017欧元/分钟的SkypeOut价格拨打香港本地的电话号码。但是我明白,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VoIP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未来是声音无疆界的,Vonage的计费方法是传统交换网时代的计费方法,拨打方和接受方的地域都是关键;但是一旦你使用VoIP应用,你所处的地域便没有任何意义了,它不应该会影响你的通话质量也不会影响你支付的资费,而SkypeOut只考虑接受方地域而不考虑拨打方地域的资费算法正是符合这个阶段的 VoIP资费算法;再进一步,一旦你拨打的对方也使用了VoIP应用,那么对方所处的地域也变成毫无意义,你们双方之间的通话将只需要支付基本的网络使用费,而不会有任何额外的长话费用,那时Skype将无法SkypeOut中获得任何的收益——这也是我说Skype的发展正在给自己的收费服务掘墓的道理。
  真的到了那一天,Skype会否因为无法盈利而垮掉?这点我从不担心,当通话成为基本需求免费之后,人们自然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而那些需求Skype是完全可以收费的——退一万步说,P2P技术下的Skype本身便利用用户作为网络中转,届时即使没有任何运营商,Skype也该可自然运作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