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知道日本有剑道、花道、茶道、柔道,反正是一堆的"道"。不过知道"弓道"这个东西,还是在学射箭之后。
最初是因为在Youtube 上搜寻射箭比赛的录像,偶尔发现了名为The Empty Mind - Kyudo or Japanese Archery的视频,很具仪式感的一段表演。当然,真正吸引我的,是弓道大师最后射出的那支箭竟然偏离了靶心。看Youtube上的留言,似乎有老外因此对其嗤之以鼻。不过以小弟粗浅的对东方文化的了解,但凡这类大师所做的一举一动,往往有深意在其中。想来偏离靶心的那支箭也是如此。
于是,去当当花8元买了一本《弓与禅》,德国人奥根·赫里格尔的作品。此书写于1948年,中文版翻译引进则是2006年1月了--如今还能买到定价8元的图书,实在不容易,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为读者如此着想。
虽然刚刚开始学射箭,虽然连正确的拉弓放弓姿势尚未掌握,但必须承认《弓与禅》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一种完全不同于 我学习的那种,以12支箭射中120环为目标的竞技射箭的震撼。
下面摘引书中的两段文字,应该就足以反应书中对于弓道精髓的描述。
真正的弓道没有目的,也没有企图! 你最终还是执着于为射中靶心而努力练习放箭,越是如此,你就越不会成功地将箭放出,约会偏离靶心。你所过分执着的意志,便是你的阻碍。
他们乃是从精神的磨练中追求弓道的本源,其目标乃是精神射击。即射手最终瞄准的并非靶,而是他自己。然后,在瞄准的一刹那,射中他自己。
囫囵吞枣将此书翻看了两篇,虽然对于佛教的"禅"从无研究,不过感觉上"弓道"的禅意,其实与道家的理念是有极大的共同之处。
弓道所追求的,不外乎让拉弓放箭这个过程最大程度上合乎于弓与箭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背后的那个"道"。当人的一切都顺其自然时,弓与人便难以区分,就像书中一句很庄周的话所形容的,"究竟是我将拉弓满,还是弓在拉我?究竟是我射中靶子,还是靶子射中我?……因为所有这些弓、箭、靶子和我相互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我早已无法分别它们,甚至连分别它们的毕业也早已消失。"
对于弓道的大师而言,合乎"道"的拉弓放箭便是一切,至于箭落在哪里,显然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上面那个视频中最后的"射偏",显然正式大师对此问题的开示。当然,真正掌握了弓之道,射中靶心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书中,作者描绘了他的师傅阿波研造的箭术--在漆黑一片只有一支香点着的环境下,第一箭射中靶心,第二件射穿第一支箭,如此箭术,简直是神乎其神的。但对于当事人阿波研造大师而言,这一切都是"它"射的,而且是"它"射中的--此处的它,该是指弓之道本身吧。
虽然无缘学习"弓道 ",不过仔细想来,在自己学习的竞技射箭上,其实弓道的很多道理是有共同之处的。
最近射箭成绩急速下降,昔日没学多久就指哪打哪可以射114环的感觉一去不复返,甚至开始为达到100环而挣扎,个中原因,也许就在于求胜心切,过于执着于115、116这样的进步速率,最终光把"箭"对准了了靶子,而忘记了瞄准自己的"心"。
动作要纠正,但是心态更要调整。
无执! 无执!再无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