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翼轸
张翼轸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16
  • 关注人气:1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是张丽卿老师

(2008-08-29 09:50:52)
标签:

杂谈

如果你对化妆品科学感兴趣,尤其是对于成分分析有兴趣,那么张丽卿老师是不能不知道的。

张丽卿,昔日那本《化妆品好坏知多少》无疑是许多人对化妆品成分分析入门的读物。当然,图书的坏处就在于出版周期长,且缺乏互动,难以从张丽卿老师那里学到最新的知识。

幸好,张丽卿在台湾雅虎上开设了名为“我是张丽卿老师”的Blog,更新相当频繁,内容很赞,推荐大家一看。

前几日,张丽卿老师针对读者问题做了一个综合读者Q&A,解答的问题很多,内容也很详实,尤其值得一读,这里且摘引第一个问题让大家试读一番:

老师,我想请问一下有关保养品酸硷性的问题,书中的美白成分除了维他命c延伸物有那些是硷性的呢?请问抗痘使用的水杨酸、甘醇酸、A酸等等都是酸性吗?

如果保养最后一个步骤使用冻胶,或是乳液(霜)偏硷性的话,会不会破坏掉先前保养(酸性)的效果=白擦了?

再请问老师,日前买了一瓶Mr Shark美白精华液,里面放了维他命c醣苷,但是精华液味道带有酸味,且质地为部落格提到的第一种质地(蛋清胶状质地),请问这类的精华液功效是不是不大?

1.一般所论述的酸硷性,是指溶于水中的pH值。所以,不溶于水的成分,就不会刻意去说是酸性的或硷性的。(但化学上定义的酸硷,不只pH值,而是更广义的。但这暂时与化妆品无关啦!)

维他命C衍生物(像是维他命C磷酸镁、磷酸钠、醣甘)或其他的美白成分(像是4MSK),必须先中和成中性再使用于保养配方中。问题关键在最安定的pH值范围,不同衍生物之间,仍有些许的差异。

为了要确保使用前的维他命C衍生物或者其他的美白成分是安定的、尚未变质的,配方的酸硷值就变得非常重要。

至于擦在皮肤、渗进皮肤之后,还是必须回复成维他命C的型态才能利用,所以使用前后的不同保养品搭配,虽然不同品项的酸硷值有差异,但对维他命C衍生物来说,影响就不大了。

2.水杨酸、甘醇酸、A酸,都有酸字。化学定义上,当然是酸性的,但是就pH值的定义来说,A酸是油溶性的,所以我们不称它为酸性的。水杨酸对水的溶解度有限(不易溶于水),所以酸性不高。甘醇酸,就会是很酸、pH很低的酸了。

3.保养上,比较忌讳的是必须一直维持在酸性环境才能发挥作用的成分。果酸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所以擦果酸前后,使用的保养品偏硷性或中性,多少会抵销掉酸度,使果酸的效果大为降低。

4.带酸味的菁华液是不是就属于pH值低的保养品,这点我无法确定。(虽然经验值上,多数保养品用的酸性原料带酸味,但不能用这样的方式依此推断)

5.质地带黏稠胶状,那就属于高分子胶质的贡献了。对于胶质多的精华液,建议「少量」使用,让菁华液与皮肤实际「接触」即可,用多了无益增加不了什么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