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Original URL: http://blog.earlzhang.com/dressing-the-man/1046/
对很多Geek来说,肯定是很欢迎英特尔(Intel)进军服装业的。作为个人电脑中CPU部件最重要的生产商,英特尔在市场营销上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用奔I、奔II来标示产品的代数升级,再配合频率高低之分,即使是计算机外行人,也可以轻易分出英特尔出产的CPU究竟哪一个更好些——虽然他们未必知道好在哪里。正因此,选择CPU这么一个高科技产品,变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价格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型号数字越大越好。Geek也要穿衣服,但显然大多数Geek对于在服装店精挑细选,又要比较款式又要比较面料还要分析做工,如此麻烦显然不是愉快的数字。如果衣服也像CPU一样,看看型号上的数字就能做出挑选,这该多好阿——我相信很多带点Geek倾向的男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很可惜,英特尔终究是没有捞过界,还是老老实实的坚守半导体本行。不过,对Geek们而言,唯一可以欣慰一点的就是:在部分服装种类和品牌选购时,数字化选购进而数字化穿着已经是一种可能了。
这几年,男装最大的一个风潮无疑就是PPG大量广告带动的衬衫升级换代潮流。在大量宣传文案中,PPG和它的同行们成功的完成了对当代男性基本的衬衫选购普及任务,尤其是对于面料好坏的比较问题——要纯棉不要化纤,这已经是10年前小资的要求了,如今你必须知道,好的衬衫布料是双股的(two
ply),而且支数起码是80支的,当然100支的更好,能是120支以上的就更棒了。这样的宣传,的确将PPG们与传统的衬衫卖家拉开了差距,为其产品提供了多一个选购的理由,而与此同时,看着支数买衬衫已经成为许多男士的习惯了。
当然,这股数字化穿着的浪潮,更多则是在功能类服装市场中大行其道。不是运动爱好者,不过也偶尔要选购一些相关的设备和服装,而迪卡侬则一直是我首选的商场。喜欢迪卡侬,很简单的原因就在于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数字化购物的要求。就以保暖用的摇粒绒上衣为例,迪卡侬有好多种可供选择,款式相差无几,价格却从49元到199元不等。为什么这件只要49元,那件却要199元,迪卡侬的商标牌上清晰的告诉你,这件使用的是100g/m2的摇粒绒面料,而那件使用的则是400g/m2的面料,更厚的面料自然意味着更高的价格,所以看着400g/m2的技术指标,我很心甘情愿的买下了最贵的那件摇粒绒,还为掌握了选购摇粒绒衣物的技术指标而感到高兴——当然这之后的后遗症就是我再也没有买过一件没有标示克数的摇粒绒衣物。
如果你有朋友是驴友,那么你会发现,他们对于外套冲锋衣的数字化选购会来的更为偏执,防水系数是多少,透气系数又是多少,直接决定了他们对一件衣服的选择与否。必须承认,如此数字化选购对很多男人而言,实在是一种直观又省心的方式——若所有衣物都能如此,实在是太美妙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