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行右立看上去很美

(2008-12-28 22:07:40)
标签:

杂谈

最近地铁在搞“左行右立”的宣传,几乎每天中午上班经过一号线换乘二号线的通道,都会看到一堆人拿着扬声器在那里卖力宣传。

第一次遇到的时候,还以为是“左麟右李”的粉丝在为偶像做宣传,走进一看才知道是在建议行人乘坐自动扶梯时主动站在右边,把左侧通道留给在自动扶梯上行走的人们。

“左行右立”这规矩,在香港念书时就经历过,对于我这种喜欢在自动扶梯上行走的人而言,自然很是喜欢,偶尔站立不动,自然也会乖乖站在右侧,为同好留下行走的位置。

但是,当这个规则被搬到上海地铁,而且是一大堆人以遵守是文明,不遵守不文明的说辞来半强迫推广的时候,却让人很是不喜欢了。于我看来,在上海推广“左行右立”,不过是看上去很美。

没有人会否认,“左行右立”是一种低效率的运输方案,由于左侧要空出来留给行走者,所以自动扶梯的运能将因此大大折扣,即使不是五折,但六折到七折是肯定的。考虑到上海地铁大多数时间的拥挤情况,我不认为这种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所谓“文明”有什么意义——与其宣传这个,还不如切实督促大家“先下后上”呢——当然,后者不新鲜,难以作为创新炫耀。是的,我始终相信“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在运能还不富裕的情况下,谈什么“左行右立”实在是过于超前了,即使是香港,一旦遇上上下班高峰,一样是将“左行右立”抛诸于脑后的。其实,上海的推广者应该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们选择的是上下班的高峰,选择的是运能超强的一号线至二号线的换乘通道(没记错的话,有三上三下六条自动扶梯,外加一条非常宽的楼梯),若是选择高峰或者其它运能不足的场合,恐怕行人的白眼就能将这些志愿者给淹死。

当然,反感在上海推广“左行右立”,不仅仅是因为运能。更在于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符合上海实际情况的“伪文明”。在香港,“左行右立”之所以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大行其道,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香港喜欢在自动扶梯上行走的人很多。香港是一个生活节奏相当快的城市,所以不仅自动扶梯的速度比上海快许多,而且上班族的步行速度也比上海快许多,即使如此,许多香港人还是不满足,所以不少人自动扶梯永远也是用“走”的而非“站”的。所以在香港,为自动扶梯上的行走者让路,是一部分人迁就了另一部分人。但是在上海,似乎有类似习惯的人相当少,至少就现在一号线换乘二号通道的试验结果来看,“右立”在大喇叭声中倒是很多时候能够做到,但是主动享受“左行”者却是寥寥无几,所以在上海搞“左行右立”,是绝大多数人迁就极少部分人。

2.香港的自动扶梯普及率相当高,在绝大多数地铁站里面,往往只有很少的楼梯甚至压根没有楼梯,这意味着自动扶梯是几乎所有人(剔除搭乘缓慢升降梯的)的唯一交通工具,在这样的前提下,匆忙赶时间的人除了自动扶梯没有其它选择,在这样的前提下通过“左行右立”为他们赶时间提供方便,的确是一种人性化的谦让;但是在上海,绝大多数地铁中是自动扶梯和楼梯1:1配置,若论宽度往往是楼梯胜过自动扶梯,在这样的前提下,要赶时间的人完全可以走楼梯,楼梯上你爱走多快就可以走多快,在这样的前提下,再要求在自动扶梯上为他们保留快速通道显然意义极为有限。

是的,我并不认为“左行右立”就是一种普世的“文明准则”,而更愿意将其看作在特定硬件环境下,一群有特殊行路习惯的人们之间达成的一项优化规则——而在上海,无论是硬件环境还是人们的行路习惯,似乎都不需要“左行右立”来进行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