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明质酸的打底作用

(2009-06-09 20:18:38)
标签:

杂谈

前段时间去了次三亚。

三亚这种地方,不配备防晒霜肯定是出不了门的。某天,一个朋友刚涂完防晒霜就在那里大喊“好痛,好痛”。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看到朋友涂抹的是哪家的防晒霜,但是不出意外,这显然应该是涂抹了刺激性防晒霜的后遗症。

对于防晒霜的刺激性等副作用,张丽卿老师早有撰文谈及。考虑到张老师的博客已经被“墙”了,这里只能尽可能多的引用原文,让无法穿墙的朋友也能了解大概。

张老师如是说:

仔细想想,多年的使用经验,自己属于哪一种?

第一种,擦什么防晒品都OK。

第二种,延续第一种,但在数日之后,皮肤就开始无端的起一些粟粒疹、小红疹、包头粉刺。

第三种,擦了立刻有刺痛痒感,半小时之后不适感慢慢退去。皮肤看来没什么明显的变化。

第四种,擦了立刻有刺痛痒感,皮肤逐渐发热起红疹、红肿现象。

第五种,延续第三种,但在数日之后,皮肤脱屑、粗糙。

第六种,擦了有或无立即刺痛痒感,但短暂时间内(一两天),皮肤红肿、起水泡。

老师从防晒品所含的成分,试着来解析以上的问题,希望能帮您避免今年重蹈覆辙的皮肤伤害。

第一种肌肤,属于极健康肌肤。

平时注意不要过度使用化学类的防晒品即可。更有心的人,则可以研究一下,使用更安全的防晒配方,避免在不知不觉的使用中,皮肤的防御力越来越差。

第二种肌肤,也属于健康肌肤。

防晒品中的化学成分渗入皮肤,引起缓慢性累积刺激。另一种情况是,防晒品的抗水膜闷住皮肤,造成毛孔阻塞。应避免使用高浓度的化学性防晒品,也避免使用闷不透气的防晒品。

第三种肌肤,属于健康肌肤,角质层较薄、防御力较差的。

这种刺激,多半是化学防晒剂引起。应避免使用化学性防晒品。

第四种肌肤,属于易发生接触性皮肤炎的族群。

宜避免任何化学性防晒配方、避免含香料、含精油、含水杨酸、含果酸的防晒产品。

第五种肌肤,属于健康肌肤。

问题出在防晒品中有小分子溶剂型成分(像是化学防晒剂、酒精、丙二醇等等)或者是防晒品中添加的防腐剂量过高引起。

第六种肌肤,皮肤免疫系统有问题者居多。

引发起水泡的成分,主要是防腐剂、香料、精油、化学性防晒剂等。这一种肌肤,得选择无防腐剂、无香料、物理防晒、不含化学油脂、不添加太多护肤成分,只诉求简单防晒的产品。

考虑到朋友之后并为有持续性的症状,显然朋友的刺痛应该属于第三种情况。问了下,敢情因为经常下水,所以朋友那几天都是频繁洗脸,清洁力超强的洗面奶甚至一天用三次,清洁过度没有了皮质层保护,自然容易容易刺痛。

但是奇怪了,朋友前一天也用过防晒霜,貌似没立刻感到刺痛啊。细细询问,才发现两天的差别。

原来,之前每次涂抹防晒霜之前,朋友会用肌颜的那款透明质酸打底作为保湿,而刺痛的那次,则是偏巧偷懒忘记打底了。

透明质酸是把双刃剑一文中,我曾经提到:

透明质酸几乎是不可能通过角质层进入皮肤深层的,其能起到的只是“表面功夫”。更要命的就在于,透明质酸本身不容易渗透不说,由于其巨大的体积,还会阻碍 其它小分子本可渗透过角质层的成分渗透——这个其实很简单,想想一下若是篮球把桌球台上的四个洞给堵塞了,桌球再小也不容易进洞了。

……

从好的方面来讲,可以提高皮肤的防御能力,譬如涂抹防晒霜或者化妆前,可以涂抹点透明质酸原液,一定程度上阻碍类似成分的吸收。

显然,上面朋友的亲身经历就是对此的一个绝佳例证。其实,不仅是皮肤敏感容易刺激或者过敏的人,任何对于化学性防晒霜的渗透作用担忧的人,都可以尝试下拿透明质酸或者类似的大分子保湿剂作为涂抹前的打底,从理论上是可以大大降低防晒成分的渗透功能的。

当然,还是要再次强调:

同样是因为提高了皮肤的防御能力,所以诸如精华素这类本来强调吸收的产品因为使用者自行添加了透明质酸,同样会出现吸收障碍,这就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所以,像朋友那样习惯将透明质酸和肌颜的虾青素精华混合使用的用法,就会收到抗吸收的反作用,事倍功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衬衣男人
后一篇:打水岁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