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Original URL: http://blog.earlzhang.com/html/y2009/1605.html
一晃十年。2009年,是我进入大学,进入9934(社会学系99级)这个集体十年的日子。对这个集体,对那些同窗们,始终是感情多多。曾经搭建过一个班级Blog,其中有不少同窗追忆大学生涯的文章,不过后来Blog因种种原因下线。近期,会把其中自己写的一些文章逐步重贴,算是立此存照,也算是帮助自己重温往事。
翁铁慧,这个名字于我而言不过是复旦众领导中的一个,之所以这个名字迄今还保存在我的记忆中,恐怕也只是因为在其做的诸多曾经让我为之不爽的事情中总算还有一件弄拙成巧,成就了9934男生昔日的一段打水岁月。
那时候住过复旦南区学生宿舍的人应当都知道,南区是没有热水供应的,必须要走上个几百米到研究生院的水房去打,虽然我们天才的翁铁慧同志不愿承认这是复旦人性化不够不把学生放在心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反而美名其为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但是亲身打过水尤其是在酷夏和寒冬去打过水的人都知道,这所谓的锻炼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不过想想其他学校这样的官僚必然是不少的,否则也不会那么多描写大学生活的文章中都会把打水变成一种宿舍中希望推卸却又无法推卸的责任,把谁去打水变成一个宿舍内部资源分配制度的一部分,或者也可能是谈情说爱的一部分。这么想想,也就心安几分了。
心固然是安了,不过水却还是继续要用的。所以9934的女生们似乎早早的就买了电热水设备,摆脱了打水岁月。而9934的男生步入电气化却似乎是整个大学生涯最后一年的事情,而在这之前,他们经历了一段整整三年的集体打水生涯,我已经不记得最后一次集体打水是什么时候了,不过却依稀的记得当时似乎还有人带了相机把众人拎着水瓶聚集在园区门口的场景拍摄下来的。只可惜这张照片此后却再也没有见到过,但是毕竟这段日子是值得怀念的,所以今日就让我用笔把它记录下来,立此存照吧。
我已经想不起来所谓的集体打水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习惯,也许这就像农民起义那样,是一个有了人领头然后后者不断加入,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吧。不过我清晰地记得,男生301单元的12个男生中,参与过集体打水活动的应该有10个,按照寝室排列他们是:刑震宇、老柴、老臭、我、阿三、狐狸、龙哥、小强、小杨和姜诺。而经常参与这个活动的,似乎和前面的打泡岁月有极大的重合,大约是老臭、我、小杨、阿三还有狐狸。
常言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不过这句话似乎在打水问题上并不适用,聪明的女生早就把打水的重任扔给了男朋友,和男朋友一起去打水的姑娘恐怕会被不少人当做有福不会享的吧?更何况,以当时男生301的情况来说,不要说找个姑娘陪你一块去打水,就算找个愿意让你肩负打水重任的姑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退而求其次,有比没有好,发展出了浩浩荡荡的集体打水队伍吧。
在这里,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当时我们的男生会选择了集体打水而不是轮流打水,毕竟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后者是一件更为理性的行为。不过似乎在我的记忆中,除非某个男生正在外面一时回不来,或者是正在宿舍里面犯贱呢之外,极少有代为打水的情况发生的。对此唯一的解释恐怕也就是我们的男生比起其他学系的男生们要聪明太多,不但没有把打水变成一件极为无趣的事情,反而将其变成了一种集体的娱乐,一种非常有趣味的群众活动。
你问趣味在哪里?那么我告诉你,很多很多。
最简单就是聊天的快乐。一个单元三个宿舍,平常大家在宿舍里面各自为战,可是打水的时候却能够打破宿舍的隔阂,畅通无阻的交流着最新的奇闻轶事,小道消息,八卦绯闻,诸如此类。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集体打水这个行为充当了男生内部消息沟通和共享的重要角色。
当然,乐趣并不仅仅在此。事实上吸引着我们中的许多人每天晚上特地出外走这么一遭的恐怕就是这段路上的不确定性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每次打水之前,你都不会知道这一路上你会看到什么人什么事。也许你会看到那个你心仪的女孩,那时候你是快乐的,即使她根本都未曾意识到你的存在;也许看到的同时还会看到她身边的男伴,无论哪个男伴是好是差,那时候你都是神伤的,心酸的,妒嫉的;也许你会看到一些人并不想让你看到的事情,这时候你会有一个偷窥的得快感;也许你会感到一些你不想看到的人,那时候你是尴尬甚至全身不自在的。诸如此类,撞见不同的人,会寄予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而最最吸引我们的,也许并不是这种感受本身,而是我们不知道会遇到谁会因此品尝到什么感受的不确定性。在这一点上,我相信小杨是深有感受的,而我作为一个同盟者恐怕是有着更深的体会的–事实上,也许小杨都未必知道的就是:我这个一到冬天常常要咳上小半年,咳掉小半条命的毛病就是在第一个打水的严冬落下的–当然冷的不仅仅是身体,更重要的是心。虽然今天这个毛病已经好了,冬天喉咙再也不会没命的咳嗽了,可是心中却还是忘记不了那个冬天,忘记不了那种下意识的咳嗽习惯。
虽然每天的打水几乎都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可是这样的趣味往往太小,也许只能让那时候的我们快乐一下,所以今日我几乎已经无法回忆起整个打水岁月中的某些逸事了,不过即使是如此,阿三当年的那段喊楼的日子我是断然不会忘记的。
所谓的喊楼,女生5-301单元的女生可能多少还是有一些印象的,那个时候每到晚上我们男生出动打水的时间,路过5-301的楼下,狐狸、我还有其他一些人都会扯开嗓子喊黄芸一块下来打水–之所以那么喊是因为阿三此刻也羞涩的站在打水的队伍中–而那段时候正好盛传着阿三和黄芸的绯闻。我相信很多人可能迄今都不明白当初这段绯闻是怎么会被创造出来的,在这里就让我来揭开谜底吧。绯闻起源的端倪其实很简单,在一个不经意的场合,我们中的一些人得知了黄芸是归国印尼华侨子女的这样一个信息,其实这在这个大陆上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可是对于我们这些社会学的学子们,去展开社会学的想象力将其不断夸大了,甚至到了最后定型的版本中,黄芸家之所以当年从印尼回到中国和苏哈托转移财产到海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样的想象下,黄芸自然被描绘成了昔日高官之后,于是多了一个”大款黄”的绰号。而有了这个阶段的想象之后,阿三被牵扯了进来就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了。早在大一暑假我、老柴、小鱼还有阿三去江苏吴江一个以生产电缆发家的七都镇调查的时候,阿三就半真半假的打听过当地那些电缆大户,那些资产千万以上的富豪们家里是否有适龄的千金,可惜调查下来的结果不是已经出嫁就是年纪尚幼,使得阿三入赘豪门的梦想惨遭破灭。如今我们发掘出了这么一个”大款黄”的同班同学,怎么能不给阿三牵线搭桥一下。所以便萌发了每晚邀请黄芸打水的冲动,可惜每天晚上阿三都羞涩的站着一言不发,必须由狐狸代劳在下面喊黄芸的名字,而更加可惜的就是,黄芸非常不给面子的躲在宿舍里面连阳台都不出来一下,也不知道给我们羞涩的阿三–或者你也可以认为是给我们这些在楼下喊的不知道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的人哪怕一点点的鼓励。既然当事人都不配合,所以这段绯闻就逐渐无疾而终告别了历史的舞台–不过我相信,如果有一点阿三或者黄芸成了时代的伟人,新闻媒体去搜集当年关于他们历史的时候,5号楼其他的女生的回忆中也许只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一个陈筱的男生经常叫一个黄芸的女生一起下去打水可是最后却惨遭拒绝–却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一些旁观者的一时兴起。而一旦这种会议被写入历史,那么一切所谓的绯闻也就成为了真实–即使是当事人怕也无法更改了。
是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最后不得不回忆的是那段告别打水的日子。你可以理解为电气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9934的男生负隅顽抗了三年也终究无法抵挡历史的进程,而不得不选择了烧水这样一种更加省事的方法。但是对于我,对于我这个对于那段打水岁月有着深刻感情的人来说,我宁可将其描述成是一段面临各奔东西的前奏。是的,一种前奏。那段日子,老柴成了房地产界的名记,几乎不住在学校里面了;刑震宇有了湖南MM,大半的时间在湖南;老臭有了兰州妹妹,晚上大半的时间在某个IP电话亭里情话绵绵呢;而我则在新闻晨报实习着,鲜有9点乃至10点之前回到宿舍的日子;龙也有了妹妹,而和妹妹一起练武明显是比打水更加有趣的事情;狐狸忙着找工作,那段日子倒也是颇为的紧张;阿三从来应酬就多,那段时间需要应付的男人更是层出不穷;小杨也许也是找工作的缘故,再加上个人的一些原因,住回家的日子也是一个月比一个月多。是的,就在这个渐渐的过程中,我们甚至已经凑不齐几个人一同去打水了–当打水变成了一件孤单的事情,即使这个陆上能够撞见再有趣的事情也无法与人一起分享,这样的打水未免太过冷清了一些,又怎么能不扰我们这些好热闹的人望而却步呢–于是乎,打水的岁月就这么一去而不复返了。
今天,昔日这些打水的战友们都各奔东西,以后一起打水恐怕是再也不可能的事情了。我总是有些遗憾,遗憾为什么在临毕业之前,竟然忘记提议大家最后再集体打一次水作为最后的纪念–这样的纪念已经无法弥补,这篇文章所想做的恐怕只是让我们这些昔日的水友们不要忘记那段打水的岁月,只要我们心中还有那段岁月,那么昔日的那段情谊便不会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