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10-03-15 22:30:25)
标签:

杂谈

宋帝赵恒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在那个年代,只要好好研读读书考取功民,有了官位美女自然来。今时今日,这句话依旧是至理名言——至少如果你读的是美容书籍的话,按照里面的知识和技巧好好呵护自己的脸孔,让自己颜如玉是断然没有问题的。

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去书店逛一圈或者网络上一搜,关于护肤的书记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上百本。究竟哪一本值得一看,对于外行人而言绝不是一件容易的选择。其实,即使是像我这样正儿八经学过护肤还考过证书的人,在护肤品书籍的选购上,也同样经历了几多坎坷。

学院派打好基础

一个对护肤和护肤品真的有兴趣,并且希望严肃的将其作为一门技术来学习的人,那么首先就该从研读一本好的学院派教科书入手,从了解基本的皮肤学和护肤品学知识入手。

记得最初开始研究护肤品,是在香港读硕士的时候,因为当时以搞学问为生,所以对护肤品也是秉持同样的态度去学习。看的第一本入门书,便是美国培训美容行业人员很著名的一本英文教材Skin Care: Beyond the Basics,71.95美元的售价便可看出其绝非面向大众的普及书,再后来看的则是美国护肤品皮肤学权威Leslie S. Baumann的那本Cosmetic Dermatolo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这本教材官方售价更高达155美元,当时通过商务印刷馆买了国际版,也依然要500多元港币。当然,这两本书绝对是物有所值,对于皮肤对于许多护肤成分的讲述极其到位,为我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之后,学院派的教科书倒是看了不少,比如台湾出版的Zoe Diana Draelos撰写的《保养圣经》,里面从工业制造角度谈了很多护肤品的深入问题,极具可看性;当然,更不能不提的就是《Harry’s Cosmeticology 》,这本每10年出版一次的大全可谓是对当代护肤品的一次全面回顾,不过295美元的价格实在令人咂舌,即使是当时就读的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都未曾收藏,为了翻阅这本书还特地委托学校去大英图书馆调阅,光来回邮费就花了我六百多港元,不过读过之后实在是受益匪浅。

当然,对于其他对护肤有兴趣的朋友,倒是从来不推荐她们看这两本书。价格贵,又是全英文的大部头,实在是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相比之下,宝拉·培冈(Paula Pegoun)的那本《美丽圣经》无疑就更合适些。宝拉·培冈是美国人,原先是护肤品的专柜销售员,后来自学成才成了美国著名的护肤专家,可算是草根派的代表。不过虽然其出身草根,但是写的书却是极为专业,这本《美丽圣经》该讲到的基础护肤知识都讲到了,而且还会联系现状对护肤品业的一些陋习进行批判,比如对于“低过敏性、不造成粉、经皮肤科医生测试”这样的常见宣传用语进行的犀利剖析,对于许多护肤品专柜小姐荒谬说法的驳斥,这样的书看的既长知识又具可读性,拿来作为入门读物是最好不过了——更何况,此书国内曾经翻译出版过,有中文版可看——即使中文版脱销买不到了,买本英文版也才10美元出头,价格宜人许多。


产品派:教你辨清好产品

懂得了正确的护肤知识,绝不等于就能够买到好的护肤产品。毕竟,护肤品学绝不简单等同于皮肤医学,而是一个皮肤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地带。所以,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得再看这类书籍。

要说产品派书籍,首推的自然是张丽卿老师撰写的三本《我就是化妆品达人》系列。其实,以张丽卿老师的经历,是标准的学院派。作为大学中专门教授护肤品配方课程20多年的专业学者,同时又常为资生堂、欧莱雅、宝洁、雅芳等护肤品大厂进行专业培训,张丽卿老师曾自称“在台湾地区,化妆品公司、化妆品教师、皮肤科医生、研究化妆品科学者,谁不知道张老师”,这句话绝非夸张,而是恰如其分的自信。回首当年,那本2001年出版的那本《化妆品,好坏知多少》,如今活跃在网络和媒体上的许多护肤品达人,又有几个敢说不是借这本书获得启蒙的。

不过更值得一看的,自然还是最新的《我就是化妆品达人》,里面联系这些年护肤品行业的一些最新动向,对很多产品的选购做了剖析。比如说那些一涂抹在脸上没多久就能够擦出絮絮的去角质霜是如何忽悠你的,张老师在书中会告诉你;比如那些涂抹在肚子上很快就能有水分渗透出来的排毒护肤品是如何忽悠你的,张老师同样会告诉你;至于很多女性爱用的面膜,安全性到底有多高,张老师一样会告诉你。毫不夸张的说,看完三本《我就是化妆品达人》,要再被厂商和专柜小姐忽悠,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

当然,在产品类书籍中,上面提到的宝拉·培冈(Paula Pegoun)也有一本经典作品:《带着我去化妆品柜台》就更为实用了。在这本书中,宝拉·培冈从成分分析角度入手将150多个护肤品品牌30000多个美容产品一一点评,并且按照“非常好”、“普通”和“不要去购买”三个级别给出了评级,并按照皮肤干油属性给出了一份名为“宝拉精选”的推荐榜单。此书出版20多年,经过不断更新已经出到了第八版,并于近期被引入国内出版。对于懒人而言,梳妆台上放一本此书便已足矣。

宝拉·培冈的《带着我去化妆品柜台》虽好,但是对于亚洲品牌几乎毫无涉及。这无疑是一大遗憾,幸好我们还有来自台湾的黄文香。2004年,黄文香的那本《500罐名牌保养品大体验》曾被引入大陆出版,很可惜的是另一本其实更值得一读的《300罐开架药妆保养品大体验》却未曾引进,若读者有机会去港台书店,不妨留意。这本书中提及的大多是相对低调但是产品更为实在的护肤品品牌,且由于黄文香与许多厂商有密切联系,所以书中往往会有一些成分背后的隐藏信息披露——如露得清(Neutrogena)含有维生素A醇(Retinol)的多款护肤品可谓是其拳头产品,不过因为美国不要求披露此成分的浓度,所以仅看包装上的成分列表,我们无从得知不同产品的浓度多寡,而黄文香则通过联系厂商,在书中披露了上述信息,这对于读者更好的取舍不同产品,无疑是如虎添翼。

杂项类:护肤同样开卷有益

虽然说学院派基础入门书和产品派指导书能够各自精读一本,大体已经相当于打通任督二脉,在护肤品柜台可以畅通无阻横行了。不过,护肤品行业发展迅速涉及的领域众多,能够开卷有益多读几本总是好的。

譬如说成分辞典,那是最好手头能备一本的好东西,一旦看到护肤品标签上的陌生成分,就可查阅了解其功效。宝拉·培冈的《带着我去化妆品柜台》的附录便有一套不错的成分索引,应付普通护肤成份了解其功效是大体没问题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信息搜集狂,只有一本辞典自然是不放心的,所以家里还有两本英文版的专门辞典,《A Consumer’s Dictionary of Cosmetic Ingredients》和《Skin Care and Cosmetic Ingredients Dictionary》,前者16.95美元,后者31.95美元,虽然不便宜,但是其想翔实程度还是令人放心。

又比如护肤品的近亲整容医学这些年同样大行其道,虽然整容医学不如护肤品可以自行操作,但是能够多了解些各类技术的利弊总是好的。台湾的吴敏琦医师写过一本《皮肤美容诊疗室》,对于近年大热的肉毒杆菌、光波治疗都有详细的介绍,可算是这个领域难得的指导书。

又比如香港前明星杨美仪小姐写的那本《护肤74个成分》同样是我爱不释手的小册子。作为一本同样讲成分的书,虽然其仅包括74个成分,远不能与上面提到的几本辞典相比,但是就胜在少而精,每一个成分都有详细的介绍,而且还会从成分出发,推荐一些作者使用下来的好产品。杨美仪使用的护肤品很杂,很多都不是大众品牌,所以看此书你就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小众护肤品品牌。当然,这本书至于我,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来当励志书。常拿着这本书给身边对护肤有兴趣但觉得深奥的朋友看,“你看,一个明星出生的女生,同样可以通过自学把护肤品研究到这样的深度,你稍微花点时间做到她的1/4应该没问题的吧”,这是我常爱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