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观察的过程与步骤

(2015-02-21 12:20:20)
标签:

课堂观察

分类: 读书摘录

课堂观察的过程与步骤

  课堂观察的程序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记录和课后评议三个主要环节。

  ()召开课前会议—课前会议也是课堂观察的准备阶段

   召开课前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观察目的和规划本次观察。课前会议一般在上课前一天进行,根据需要也可提前更长时间,会议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会议目的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进行交流与沟通,被观察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便于观察者确定观察点,为后续的课堂观察做好准备。课前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被观察者分析一节课,说明设计意图;观察者重点关注为具体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并提问被观察者。双方根据被观察者的分析解释和自身教学中的问题确立观察点,了解班级情况。也就是经过讨论,确定观察主题、观察内容、观察工具、观察方法与分工等问题。课前会议作为课堂观察的起点,起着整体规划的重要作用。课前准备越充分,观察者就越能从课堂情境中收集到更多有用且详尽的资料。

    首先,确定对象。是为帮助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而观察青年教师?还是向有成功经验的教师学习而进行观察?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而观察,还是为总结研究优秀案例而察?不论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从事研究的宝贵资源,大家都可以在观察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进一步改进教学。

其次,确定观察内容。当确立观察主题为“互动有效性”时,“互动有效性”的观察内容是什么。观察者要确立观察互动的内容、形式、时机等为观察内容。

进而,确定观察工具。大家会以量表为主,分析、统计互动的数据以及有 效互动的比例等等,并用录音笔、录像机将课堂进行实录。

第四,确定观察的方法。  确定是定量观察还是定性观察,或者采用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最后,确定观察的分工。一般分为分时观察(按观察时间段分工,如每人观察5分钟)、“盯人法”(按观察对象分工,如每人/组观察若干名学生)及兼有分时与“盯人”的综合法。观察任务可以由一个人承担,也可以由若干名观察者组成“任务组”一起承担。

课前会议的议事日程包含:明确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授课计划、明确困难和问题、明确观察工具、明确观察重点、明确观察后的讨论时间和讨论地点等。

 ()开展课堂观察—进入课堂观察及记录资料

课中观察是观察者进入研究情境进行信息收集的过程。观察者根据课前会议的计划,选择记录的方式,进入课堂对所需信息进行收集记录。观察者要在上课开始前进入教室、选择能观察到被观察者的位置,在不影响上课者教学活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位置做好准备。被观察者可能是教师,也可能是学生。假如负责观察学生学习,那就要靠近被观察的学生,假如负责观察上课者,就要选择能准确收集其教学活动信息的位置,并迅速进入观察状态。上课开始后,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法对所需的信JE、进行记录。可采用摄像、录音、笔录的技术手段进行记录。主要一记录行为发生的时间、行为出现的频率、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效果等。另外,也可用文字描述记录被观察者的其他行为,记录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等。

观察记录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也要有定量的数据记录。辅助观察形式可以是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调查等。课中观察是整个课堂观察系统的主要部分,课上所采集的信息是课后会议分析的信息基础。因此,课中观察是否科学、可靠直接影响到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也影响到针对问题解决的课后分析报告的质量。

()召开课后会议—课堂观察后的资料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课后会议是指课中观察结束后,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团队针对该课所及时召开的会议。会议之前,观察者应尽快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分析揭示课堂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被观察行为的意义。会议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对上课情况进行交流、分析、探讨、总结,达成共识,并制订后续行动跟进方案。也就是通过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协商制订下一步行动方案。会议持续时间根据情况而定,一般至少10分钟。课后会议着重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

1.被观察者进行课后说课及反思。

首先,上课者就所上的课进行说明与反思。主要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主要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本节课预设是否成功,是否有生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有偏离教学预设,是否改变既定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是否有变化等等,并说明改变的原因。

2.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展开对话,作简要报告观察结果,给被观察者一定的反馈信息。

观察者要在课堂观察后,课后会议前尽早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或整理,将结果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确保数据翔实真实,为课后会议时与上课者进行交流做好准备。会议上,观察者首先要就观察时不理解的问题与被观察者进行沟通,再简要汇报观察结果。要根据整理的信息与数据,把具体的事实与数字整合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就本节课中发现的问题或被观察者的教学特色进行剖析与反思,对数字的具体含义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解释,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

3.观察小组共同形成结论和改进的具体建议。

内容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本课中值得肯定的做法,说明成功之处;二是基于被观察者本人的实际情况,挖掘被观察者的特色和教学风格,形成个人特色;三是根据本课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出几点明确的改进建议说明存在的问题。如有可能,进一步进行跟进观察。   

 

会议后,被观察者需要围绕一个主题,有选择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行为变化过程,撰写一份自我反思报告,观察团队也需要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观察报告。(鲁子问《课堂教学评价:原则与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