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困境突围
(2010-05-19 20:24:27)
标签:
教育班主任工作现状分析师德建设杂谈 |
当前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困境突围
上学期,发生在某市高中的三起学生意外死亡事件引起了我的反思。据我调查,当事的班主任都十分内疚,其中有一位班主任还遭到了一群不名人员的拳打脚踢。该类事件给家长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我们的老师和班主任敲响了警钟。
痛定思痛,试问悲剧是否可以避免?班主任是否可以提前进行危机干预?班主任能不能防范此类意外事件?班主任怎样把此类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带着这些疑问我对我市班主任工作状况进行了一点调查。
一、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市班主任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只管身,不管心”、“重成绩,轻德育”的状况,导致学生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具体表现在:
1、一部分不愿做班主任的老师在当班主任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班主任内心不喜欢班主任工作,不认同班主任岗位角色,班级管理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据我调查,老师不愿当班主任的大致理由有以下三点:
(1)、工作时间长,力不从心
“眼睛一睁,忙到熄灯;闭上眼睛,还想学生。”这也许是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写照,特别是高中班主任。今年5月2日,我走访了我市一位高一班主任和一位小学三年级班主任,他们的共同感受是:当班主任,累。那位高一班主任说:“我们要从早上5:30——晚上11点全天候守护学生,比学生早起床,比学生晚睡觉。学生出了问题,学校就找班主任的麻烦,责备班主任。高三班主任就更惨了,他们还要和学生一起睡在寝室……”。那位小学班主任说:“我班虽只有41人,但批改作业、抓学生背书、上课、备课等要花费我很多时间,班上还有一部分男生调皮捣蛋,成绩又差,能用的办法我全用上了,就是转化不过来,累死我了……”谁来解放班主任?如果班主任本身课务很重,哪有时间走进学生的心灵?还有一部分班主任因太投入,自己累出一身病来了。
(2)、心理负担重,提心吊胆
现在,很多学校几乎都是采取班主任责任制,学生出了问题,往往都是直接找班主任。很多班主任所说:“当班主任经常吃累不讨好,有时花了很多时间转化问题学生,效果却不理想,照样会遭到学校和家长的责备;空闲时间或有事外出都在担心着学生,每天放学后、周末都没有好日子过……”
(3)、福利待遇差,得不偿失
班主任事务是非常琐碎的,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与班主任打交道的,也许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多时候,班主任的付出与得到的经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班主任。加上受“社会浮躁”和“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微薄的班主任津贴往往调动不起班主任的工作激情,应付式的班主任不少。
2、一部分不宜做班主任的老师在当班主任
(1)、脾气暴躁的教师,不宜当班主任。
有位班主任似乎容不得学生犯半点错误,似乎不允许班级学生扣一点点班级评比分,学生一旦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则大发雷霆,对学生来一顿“狮吼”与“棒喝”,这是不可取的。生活在这样班级里的学生往往很压抑、胆小、阳奉阴违,心理问题多。
(2)、不热爱教育、不喜欢学生的教师,也不宜当班主任。
2007年5月7日,我对某校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发放问卷41份,收回38份。调查显示:38位教师中,热爱教育事业的只有17人,占44.7%;只是将就着教书的有19人,占50%;明确提出不喜欢教书的有2人,占5.3%;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指爱岗敬业又经常和学生谈心的老师)只有10人,占26.3%;现在生活感到幸福、满足的只有14人,占36.8%。目前,不容回避,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显然,不喜欢学生、不热爱教育的教师往往责任意识淡薄,如果安排他(她)当班主任,应付式的可能性较大,不利于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位高中班主任说:“我望着学生就烦,学生不听话,家长都不管、持无所谓的态度,我干嘛多操心,当然只要管着他的‘身’就行,只要保证不出安全事故就万事大吉。”
3、一部分不会做班主任的老师在当班主任
“班主任呼唤专业化”,这已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的论证,也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目前,不少班主任不知道怎样建设优良班集体,不知道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不知道怎样策划班级活动,不知道怎样和家长沟通,不知道怎样转化“问题生”……面对有早恋、暴力、网瘾、心理障碍等倾向的问题学生,更是不知所措,只知道一味埋怨家长、埋怨社会。有的自以为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仅凭自己的老经验管理学生,所带的班级仍是一团死水。
比如,有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发现学生未做作业或违纪一次就罚做“蛙跳”一百个;有位八年级班主任处理违纪学生的法宝是——立定跳远一百个;有位小学班主任,只要发现学生有一次违纪行为,就罚抄语文课文二十遍,违纪学生基本上一天中的下课时间除了上厕所外,都要呆在教室。这些做法有点违背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我们知道,教育不能拒绝惩罚,但过度的惩罚只会让学生更加厌恶学校,更加讨厌老师,更加反感学习。
二、班主任工作的困境突围
笔者认为: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一群好班主任缔造一所好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一所学校应想方设法让教师乐做班主任、会做班主任、想做班主任、做好班主任。笔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加强师德建设,让教师乐做班主任
首先,要让教师明确自己的神圣职责。师德建设重在教育、内化。搞好师德建设,必须通过宣传活动使广大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目标、内容等方面形成共识,特别要让教师明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理解班主任工作的特点,知晓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明确班主任的权利与义务。今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显然,育人与教书一样,都是教师的天职,担任班主任是每一位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教师、班主任的价值就在于确保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其次,要树立班主任典型。优秀班主任往往能把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像我市一中肖平辉老师、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陶妙如老师就是班主任师德标兵。林崇德教授说过:如果不做班主任,就不会尝到当教师的真正滋味。笔者也认为:班主任是促进教师个人幸福成长的最佳载体。您瞧,魏书生、李镇西、丁如许、任小艾等谁不是在班主任工作中体会到了无穷的快乐,逐步成长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著名的教育家?这些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足迹值得向教师推介。
其三,要抓好班主任评价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让评价融入师德教育的过程,使班主任能对照评价标准,得到教育和改进,而不在于出事后再来惩罚。目前,我市对班主任的评价还没有具体的文件,班主任工作到底要达到什么的程度,尚无定性或定量的标准。
2、加强专业引领,让教师会做班主任
今天的社会,正处于网络时代和转型时期,明显呈现“三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价值多元化;今天的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期望值日益增大,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今天的学生,心理不健康、个性不健全、身体素质差、道德品质坏等问题日益凸显,安全事故频发;一大批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贫困学生、进城务工子女学生等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也不少。班主任再像以前那样“兼一兼”、“代一代”,无法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学生新问题层出不穷,教育新难题不断涌现,班主任的角色可能会被孩子自己、被英特网所取代,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输式”、“说教式”的班主任,而是成长的引导者。抓好21世纪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可以说:一个学生,一个世界。这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时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班主任工作与其它学科教学岗位一样,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小到怎样科学排座位,怎样与学生打招呼,都有学问。再比如,班会一般每周一节,本来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据我调查,现在却变成了学生最讨厌的课。主要原因有:1、班会课一般是由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分别总结上周工作、布置新一周工作,内容单调。2、班会课由于无教材、教案,导致内容随意性大,缺乏计划性、科学性,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往往以空洞说教为主要手段,无主题的班会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少,老调重谈的内容多。3、很多班主任片面认为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抓学生的成绩,班会课可有可无,班会课改上文化课的现象比较普遍。怎样开好主题班会,就值得班主任钻研。
班主任工作,平凡中孕育伟大,琐碎中体现价值。完全可以说,班主任的每一项工作都不容怠慢。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会出现忙乱现象,也就不可能确保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班主任只有学会了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全面了解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把握每一次教育时机,恰当运用育人方法,德育工作才会有实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会悄然无声地渗入到学生的灵魂中。我想,如果学校和班主任能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建立科学的组织系统,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开展丰富的共同活动,营造正确的班级舆论,班主任在平时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也许“跳楼”的悲剧不会上演;如果班主任发现学生异常情况不麻痹大意,及时通知家长,也许善后事情会更好解决。
据我调查,本期龙伏镇共有班主任75位,其中在近几年参加过班主任专业知识培训的仅有7人,占9.33%。显然,班主任专业培训机会太少。据报道,福建省自2008年1月起规定新任班主任必须接受30学时的培训,吉林省实施班主任全员培训,四川泸州规定班主任需“持证上岗”,这些措施都是很好的做法,有利于提升班主任专业素质,让教师会当班主任。教育部于2006年制定了《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2007年和2008年,已组织了两次专门针对全国中小学班主任的大规模培训——“全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级培训”和“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目前,“湖南省2009年-2013年万名班主任省级远程培训”工作已经启动,2009年首轮培训为我省12000多名一线班主任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班主任专业知识培训。从反馈信息看,培训后的绝大多数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3、提高岗位津贴,让教师想做班主任
目前,教师尚属低收入人员,经济收入的差异也是挫伤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班主任的工作时间、精力和情感上的付出是巨大的,但是回报却不是等值的。且不说行业之间的对比,同为班主任,城乡之间,小学、初中、高中之间,同级校际之间收入的差距也往往让教师失去心理平衡,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特别是农村义务阶段的班主任,待遇远远差于城市教师,很多教师全靠自己一人的工资独撑一个家,生活十分艰难,而辛辛苦苦当一期班主任,津贴只不过几百元,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势在必行。有位农村小学班主任说:“就那么一点钱,我也只会做那么一点事,要我深入钻研学生、精心管理班级那做不到。”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当然,学校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班主任的津贴,让班主任劳有所得,想当班主任,另一方面,也要引导班主任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精神。
4、减轻日常课务,让教师做好班主任
教育部2008年12月31日颁布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应作为教师教学工作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教师尤其是优秀骨干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使他们有热情、有时间、有精力,高质量高水平做好班主任工作,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再次明确指出:“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目前,农村中小学还不可能安排专职班主任,“兼一兼”、“代一代”班主任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学校班主任工作未纳入工作量。从客观上分析,班主任如果自身课务重,投入班级管理工作的精力必然有限,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笔者建议把班主任工作纳入学校总工作量,减轻班主任学科教学课务,让教师有精力当好班主任,实现周济部长所说的:让班主任把育人的“副业”变为
“主业”。
总之,班主任,小人物,大作用。班主任是学校最小的官,管着长不大的一群;班主任又是最大的官,管着未来的部长、将军。班主任不仅要求是一名好任课教师,还是学生平安的守护神,是学生健康的呵护者,是学生优良品德的塑造者,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刻不容缓。
后一篇:元氏五中班主任午休值班表及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