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妇女史 | 缠足的起源

(2016-12-08 15:55:53)
标签:

杂谈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缠足作为中国古代妇女最独特的一种习俗,历来为世人瞩目。自元代以来就不断有人推究它的起始,至近现代,不仅中国,一些外国学者也致力于研究这个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缠足又成为社会史、妇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从舞蹈装饰到社会习俗

关于缠足起始年代,曾有多种说法。1924年贾伸先生在《史地学报》三卷三期发表《中华妇女缠足考》, 列举八家观点:缠足始于商代,始于春秋,始于战国,始于汉朝,始于两晋, 始于六朝, 始于唐, 始于五代。在关于缠足起始的诸多说法中,有一种说法为较多人接受,即缠足始于五代时期南唐国主李煜,宫嫔窅娘纤丽善舞,他曾令其以帛绕脚,纤小作新月状,众人皆效之,此即传统的始于五代说,因而认为李后主作为缠足的始作俑者,荒淫无耻,是千古罪人。也有学者对以上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唐以前无缠足,缠足之风始于宋,“三寸金莲”成于明, 缠足之研究亦始于宋, 盛于清。“三寸金莲”是近千年来汉族妇女及士大夫们美的追求和变态心理发展的结果。

无论缠足是何人发明,有一点可以肯定:缠足最初基于男性对女性舞蹈风格的一种审美欣赏,只是在歌舞妓中流行,并非普遍的审美标准,也没有其他社会意义。传统宫廷舞蹈一直是以轻盈、柔曼、飘逸为主流风格,欣赏体轻如燕、飘飘欲仙的舞姿。由于只是舞蹈装饰,所以只是缠紧,并不像后世那样让脚骨下弯折断,彻底变形,舞妓们也只是在舞蹈时才缠,并非从小缠裹,终生不变,只是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妇女的普遍习俗。

仔细加以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从表面看来,缠足只是男性对于舞女缠足舞蹈的审美,实际上包含了把女性定位于阴弱、纤柔的特质以及把女性作为掌中玩物的心理,逐渐地,小脚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吟弄的题材,北宋苏轼曾作《菩萨蛮·咏足》词“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男性历来欣赏女性身体的细巧柔弱,步履的纤小轻慢。“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等描写美人的诗句无不显现了男性的这种审美观。歌姬舞女们的缠足使男性发现了将这种“美”推到极致的特殊身姿和步态,它不仅使女性的脚显得纤小,而且步履艰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颤颤微微、一步三摇的娇弱可怜之态,反衬出男性的独立刚强特质,缠足于是逐渐受到男性社会的普遍青睐。这种审美观流行的结果,导致女性尤其是那些以色事人者自然竞相缠裹以追求这种美,来迎合男性的审美心理,缠足便逐渐从舞蹈中脱离出来,成为女性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特殊装饰。

如果说缠足起初只是作为一种美的时尚,为那些以色事人或富贵有闲的女性所热衷,那么随着这种风气在上层社会、富贵阶级的风靡,它便具有了另一层意义:它成为等级身份与富贵生活的一种象征,这种特殊的装饰并非贫寒劳动妇女所能为,也就进一步促进了这种风俗的蔓延,使人们趋之若鹜。

(二)从上流时尚到行为规范

缠足在成为富贵有闲阶级女性的普遍风气后,必然为广大平民阶级所效仿。在任何一个社会,上行下效、富行贫效几乎是普遍规律。于是,缠足渐渐推开,先是城市中普通市民人家的妇女,继而一些地区的乡村劳动妇女也纷纷缠足,尤其是在儒家文化影响深刻的地域。促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除了效仿富贵的心理原因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缠足逐渐成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和文明的标志。

到南宋末期,缠足至少在一定范围内已成为普遍风气。南宋车若水在《脚气集》中讲道:“妇人缠脚,不知起于何时。小儿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来,不知何用?”随着传统礼教对女性束缚的日益加紧,男权对女性的压迫日益加重,对女性行为的约束也日益加深,缠足逐渐在审美成分基础上被赋予礼教道德意义。元代伊世珍所辑《螂娱记》卷中的一段记载便表明了这一点:“本寿问于母曰:富贵家女子必缠足,何也?其母曰:吾闻之,圣人重女而使之不轻举也,是裹其足,故所居不过闺阂之中,欲出则有帷车之载,是无事于足者也。圣人如此防闲,而后世犹有桑中之行、临邓之奔。”清代《女儿经》中说:“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至此,缠足已不再是、甚至已不是一种美的装饰与时尚,而是表示对礼教的驯服,是一种女性必须遵从的行为规范,因而整个社会视缠足者为正统和文明,而视不缠者为羞耻、野蛮了。陶宗仪《辍耕录》说:“熙宁、元丰以前,人犹为者少;近年则人人相效,以不为者为耻也。”正反映了这种观念变化。可见,缠足已成为席卷全社会的普遍风俗,而且包含一定社会行为规范意义,女子不缠足被视为粗野、下等、贫穷、缺乏教养的标志,人们竞相缠足,越缠越小,最终使这种风俗走向极致。

本文摘自《中国妇女史》,罗慧兰 主编,罗慧兰 王向梅 编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11月

中国妇女史

内容简介:

《中国妇女史》是在国内外妇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尊重妇女史观的多元化,采用专题史的体例编写的妇女史。其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制度与性别观念的变化、女性的角色与定位、女主政治、女子教育、女性婚姻家庭、女性身体、女性阶层与社会地位等不同角度,呈现出了中国古代妇女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诠释了妇女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尽可能为读者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中国妇女的历史。它是一部主题鲜明、内容详实、兼具研究性成果与教学参考的学术作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