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距三大运营商发布“提速降费”方案已经过去一个月,运营商针对固网宽带的降费提速都也已经逐步在落实,但方案中提及的4G移动数据流量资费调整大多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2015年06月15日观察者网)
对于提速降费方案未落地,专家劝大家要有“耐心”,但网友却没有专家那么“通情达理”,在“提速方案”发布已经满月而并无实质性的措施落实下来时,他们纷纷跑出来指责3大运营商诚意不够,消极实施政府指令。那么,“提速降费”为何雷声大雨点小呢?
其一,无动力。虽然说上个月总理的一席话引发了多部门和运营商的表态,表示要将降费提速的工作做好,致力于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但从内心讲,三大运营商却并不情愿。三大运营商联手垄断了电信市场:无论是电话通讯、移动流量,还是上网,消费者所使用的这些产品无一不是通过这三大运营商才能获取。如此的垄断权力,如此的市场地位,以至于在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泛滥成灾时,我们都没得选。试问,他们不需要降费提速也能获取垄断收益,为嘛还要去干自己“不喜欢”的事儿呢?
其二,有对策。三大运营商同一天推出提速降费方案,是巧合呢?还是事先商量好的?大家自是心照不宣。对于“流量跨月不清零”,中国联通的对策是“半年有效”。也就是说到了半年还是要“清零”的。中国移动的对策更是奇葩,“订购1GB以上流量包、赠送1GB夜间流量”。于是乎流量价钱就“被下降了”一半。且不说“夜间流量”绝非等同于正常流量,就这还是今年7月的“促销活动”,以后有没有还“两可”。
由此可见,让垄断企业“薄利多销”只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为此,有人提出电信市场要引进外来资金,打破垄断、强化竞争,以达到“提速降费”之目的。然而,远水不解近渴。由于电信市场涉及国家安全等原因,短时间内引进“鲶鱼”也只能是“望梅止渴”。
那么,总理有要求、群众有期盼,“提速降费”究竟应该怎么办呢——万能的发改委该出场了。
无论是水价、电价、气价等垄断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发改委审批的。虽然说发改委在油价上的“起起伏伏”饱受诟病,但其它产品的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三大运营商是典型的垄断企业,其产品完全在发改委的定价范围。笔者相信,只要万能的发改委使出“与国际接轨”的杀手锏,“提速降费”一定会有一个让总理、群众都满意的答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