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ns,求职应聘的又一利器

(2013-07-08 17:52:04)
标签:

sns

就业

2013

杂谈

分类: 企业
Sns,求职应聘的又一利器

 

http://img.zgkjzx.com/public/upload/images/2013/07/08/707538d07658b58879018d058d697731.jpg

对于许多毕业生来说,2013年必将是刻骨铭心的。不仅仅因为这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已是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许多人挤在了一趟“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列车上;而是这一年,很多人开始尝到了SNS应聘求职的甜头。

SNS,一称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二称SocialNetwork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三称SocialNetwork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这里取第二种意思,以人人网(校内网)、QQ、微博交互平台为代表,这几年随着微博、微信、app运用的火热,意义越来越凸显。不断有新的运用形式出现,只要新平台一旦具备了社交意义且日趋完善,笔者也倾向于把它们归于此类范畴。

对于学生,求学,总有一个毕业。绝大部分人,最终就面临一份工作的抉择。

毕业就业,这是个问题。笔者开始注意到SNS招聘的作用,是因为一个巧合,记者随朋友周末参加了一个HR职业经理人聚会沙龙。在聊天过程中,发现这些人的苦B情绪,挤在上司与职员之间,常常为了莫名其妙的事情而头痛。当然最头痛的莫过于用最经济的代价招进公司最合适的职工。其中,他们谈到了最新的SNS招聘。

竟然有好几家经理谈到了最近公司招进的人才,很多都是通过SNS联系,确认后,面试、笔试然后入职的。尤其是要求前来实习的人士中,公司设置的实习岗位基本都是由这些人占据,最初经QQ对话、微博交互平台私信等方式联系,再经过几轮筛选确定。很多经理人说,这种方式,可以看出求职者更加主动、积极。而且对于需求方,由于避开了第三方中介,也是双赢的事情。

想起六月初,在某公司碰见几位新人,听口音是南方人。一打听原来都是经过微博私信找到这家公司的经理,然后就一起来实习了。更牛的是其中一个是武汉某大学的学生,来北京还专门上微博找了个老乡接待,两个陌生人,就因为SNS一起住了几天……

不过,笔者认为目前,SNS需要机缘,在合适的时间遇见合适的人。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公司官方的sns账户,一般是多人负责,精力有限。一旦私信或者邮件超载,就没戏了。不过这一方式,仍然因为新颖,而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而备受各方的关注,至少这一点值得研究和重视。

现今时代,追随技术或者应用潮流或者就是为了更多地走在大家前面,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尝鲜已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直接、高效、快捷、实惠。这是互联网时代做事的精神实质,也从内在暗合了许多人的需求。

也许大家记忆犹新,自从分配制度被所谓的双向选择寿终正寝之后。这些年来,一代人走过了古老的现场招聘会,后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顺势求职网络化。网络热潮一波高过一波,至今方兴未艾,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51job、中华英才等等,到精准招聘如猎头网等等。随着博客、、论坛、微博、微信先后兴起,网络招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在同业内人士在预测这一趋势时,也不仅一次谈到SNS的发展带来的新影响力。实际上,它们已经成为许多关注这一领域的毕业生,实习或求职的又一利器。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当你尝试了种种,还在苦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时,为什么不打开你的SNS关系网络呢?也许这就是一扇通往未知职场的路,而只需要你足够的热忱和细致,就很真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