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以创新创业之名损新毁业

(2012-09-04 18:08:57)
标签:

创新创业

科技园

杂谈

分类: 企业

 

警惕,以创新创业之名损新毁业

http://s13/small/63517a28gc8dd7534ec5c&690

【导读】在创新创业全国叫好的热潮中,请警惕以创新创业之名的损新毁业。

时下,科技界最时髦的是什么?有一种答案也许出乎大家意料之外,是创新创业。从繁华昌盛的世界大都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到穷乡僻壤的小县城、甚至小山村;从国家神圣的大学讲坛、甚至学生专业、课程设置和选择,到边陲小镇的印刷广告、路碑路牌;从电视、报纸、甚至楼宇、地铁传媒,一时间,到处都是创新创业的声音、身影……一个国家、民族正以历史性的巨大热情投入这项不断日新月异、改变面貌的活动中去,尤其是经济欠发达或者陷入困境的地域的主政者似乎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创新创业,已然成了解救经济的一剂灵丹妙药……

不管是轰轰烈烈的创新创业课程,还是步步高歌不断推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在这个时代吹响创新创业的号角,似乎不仅仅是选择一条更加真实的强国复兴之路,而是源于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的理念。大兴创业之风,激发民间创业活力,希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此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尤其是面对年复一年庞大繁杂的毕业队伍,媒体造势、各方高度关注之时,全国各地似乎理所当然高度步调一致、各自干得热火朝天。

社会瞩目,但是事实果真全是这样吗?

在全面性的狂热躁动之中,持续不断地暴露出许多漏洞和弱点……当然,这里并非剑指创新创业本身的失败,那种流尽汗奋斗仍然失败本身是非常正常也是必须的。如iPhone、Google、facebook的成功背后,其实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实验,在失败……需要警惕的是,在全民热潮的创新创业这股洪流中有一股浊流,以创新创业之名干着损新毁业的事情。

首先,以创新创业之名损新毁业,不仅仅停留在那些迟迟不开工、管理混乱、产业导向偏离原规划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更是直指那些隐藏在华丽商业活动背后的深层次钱权交易这些在现实中大多又是冠以蛮干、硬干的头衔,以形成监管空洞的

中国当下的创新创业,绝大多数是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的良好结晶,是政府、政策、土地多方因素浇铸出的果实,成功,缺一不可。国内许多卓越的科技园、孵化器、工业园区等等,正是在实事求是总结分析之后,牢牢站在了各地不同的优势之上,是在加速大学、科技院所等等的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过程中,在面向市场的锤炼中,建成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实践基地,并逐渐崭露出强劲的竞争力,在大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发展的同时,自身也最终融进了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

成功是有条件和前提的。

电力、水力、交通、资源、周边环境市场……的硬性的条件支撑;政策、人才、资金、市场……软性条件及其后续发展潜力预测评估,还有科技创新创业环境、科技服务业整体发展成熟状况等等形成的综合支撑。至于问题种种,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是资源是技术是资本的、也是视野是抱负的……

如果完全抛开这些客观条件,一味强调蛮干硬干,实际上是把创新创业逼进死胡同。

其次,一切向钱看。创新创业是工具,是为了赶时髦,批地,设立一个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孵化器……松了一口气,认为可以捞钱了……至于如何创新创业管不了,所有的发展规律弃之不理,只把来钱的,即把如何招商引资看做是第一位的,其他做什么是其次,形成了严重的本末倒置。

创新创业,最善意的失误,就是不切实际、盲目跟风;冲动、理想型;拔苗助长。比如,有地方领导看着周边矿企多,根本不顾及本地资源匮乏技术短缺的现状,跟风筹建矿企,力主拍板高价购进海外先进器材,最后发现矿藏不合适,器材无法用,或者最后花高价购进了原材料,但是销售只能贴价倒亏,发展难以为继。甚至还把产业环境这样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事业根基急功近利地破坏殆尽,几百年都难以恢复……

一切向钱看的另一个层次。在这个社会性的创新创业潮流中,实际上创业居首,创新居其次。而且实用性事实上被过度放大,能否形成商业模式已经成为其决胜的关键。这样,创新创业就成了对一部分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偏向工科性质的创新,实际上或更狭窄,许多场合仅仅限于具有非常实用性形成商品带来收益的创造。于是,此种气氛,对于那些辛苦攻读、刻苦钻研的理论科研者来说,其艰难程度并不亚于应用的工科,但是因为理论天然与市场具有一定的距离。市场强调的商业前景实际利益,在很多理论科学家那里恰恰是省略的至少是不被尊重的。于是产生了一种割裂的社会价值场。

最后,就是蓄意的合伙欺骗。这其中,尤以以下两种最为常见。

一是伪创业。

很多地方,打着创新创业的幌子。实际上,创业只是为了批块地。简单地说就是借一个噱头,以此中饱私囊,要是真做事大家却早已心知肚明因为专业性、主客观条件等等限制,难以在创新创业方面有所作为。

还有一些情况,很多人为了自己一小撮人的私利,窜通作案,许多并不具备创新创业的企业,通过各种关系、钱权打理堂而皇之地成为创新创业企业。享有各类优惠甚至免税待遇。使一批毫无开发能力的企业招摇拐骗、扶摇直上。这些,再加上大批因兼并、重组、改制、股权转让等丧失了继续经营资格,或者多年已经不经营、名存实亡,或者早已经隐形消失企业,以及一些技术研发破产企业,在一个地方,不仅仅充数,而且是挤占名额,严重浪费资源,给贪腐大开了方便之门,打击了真正创新创业的信心,打压了后来创新创业的空间;甚至原有的创新创业强的企业也逐步滑入开发能力下降、技术更新速度减慢、技术队伍松散的深渊……

作为创新创业的先锋,许多大学科技园,或多或少地存在不注重落实软、硬件各方面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不注重入驻企业质量甚至数量也寥寥无几、充数;对于创新创业的扶助、支持更是缺乏,没有实质性系统性的工作等等状况。如最近教育部、科技部经第一阶段基础条件复核和第二阶段发展绩效评价后,取缔了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限期厦门大学国家科技园、山西中北国家大学科技园1年整改,同时给予摘牌警告。

二是伪创新。

打着创新的名义,仅仅是为了注册优惠和骗税。创新创业之风一刮,一些地方参观访问学习之后,彷如捡了一个宝,顿时觉得发家致富有望。于是乎,“创意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有些组合企业简直就是一个用来注册的空壳,注册是XX高新技术公司,实际业务却是娱乐、销售甚至餐饮等等。虽然每个行业都有创新,但是这类空壳与创新却几乎完全没有关系。至于那些在此基础上,再谈的什么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的产业群等等都是神扯。

在条件不足、实力不够的境况中,各地,不认真思量,不是站稳实际找准真正的突破口,去切实落地推进发展,而是强推骡子硬拉马,赶鸭子上架,妄图一夜暴富成名。结果往往就炼成了:在官为政绩,在商为圈钱,人人抱着捞一把就走的态度。极度危害创新创业。

实际上,对于那些既没有资源,也没有任何地理优势和地域优势,人才匮乏,基础建设落后,经济总量不高的地域城市,尤其是那些已经圈了搞了好些块地,搞了好多项运动的地域,至今没有一个被市场认可,也并没有真正具备什么地域竞争力,远没有成长起来,施政者却又在弄新的圈地,意图圈地打破僵局。须不知,创新创业的名头多了,也就腻了,何况本也没有什么真是解救经济的灵丹妙药。

至于许多名目繁多、层次繁杂的创新创业活动,仅仅只是打着幌子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虚假游戏。恶劣的结果不仅仅是错失真正的时机,更是带来许多后遗症,比如财政严重亏空、留下许多烂尾楼、破坏环境、失去人心、大力挤压了真正创新创业的空间等等。玩惯了游戏的,早已经麻木不仁。资本借着创新创业的光鲜,和举国热潮的名头,赶时髦、凑热闹,举一地之力、满足施政者一时的快意,然后热潮过去、落下巨大的财政亏空,最终整个地域所有人为之买单。


首发:http://www.zgkjzx.com/html/kjzxgc/2012/0904/9872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